Monocyte受體
單核細胞(monocytes),又稱為吞噬細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細胞,也是體積最大的白細胞,是機體防御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血細胞比較,單核細胞內含有更多的非特異性脂酶,并且具有更強的吞噬作用。他具有明顯的變形運動,能吞噬、清除受傷和衰老的細胞及其碎片,還可參與人體的免疫反應。
單核吞噬細胞具有上百種不同的受體,這些受體中有少數是在細胞內,但絕大多數分布在細胞膜上。它們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后,分別表現感應與效應功能,包括捕獲病原異物,加強調節趨化、免疫粘連、吞噬、介導細胞毒作用等。例如,免疫球蛋白Fc受體、補體受體可以分別與IgG的Fc段及補體C3b片段結合,從而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的活化和調節吞噬功能。此外,單核細胞還表達各種細胞因子、激素、神經肽、多糖、糖蛋白、脂蛋白及脂多糖的受體,從而可感應多種調控其功能的刺激信號。
其中,分布在細胞表面的單核細胞受體有部分可作為單核細胞表面標志物,在單核細胞分型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單核細胞表面受體的不同,可將單核細胞分為如下三類:

圖1. 三類單核細胞示意圖
1、經典單核細胞
與另外兩類單核細胞相比,經典單核細胞(Classical monocyte)的吞噬和抗菌活性、感知和免疫反應以及細胞遷移能力更強。這些單核細胞過氧化物酶活性高,在活性氧 (ROS)產生 方面更高效。此外,它們的趨化因子受體表達水平更高,表明有可能遷移到損傷和炎癥部位。
人的經典單核細胞表現為CD14高表達,但缺乏 CD16,記為CD14++ CD16-。CD14 是細菌脂多糖的共同受體,在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中特異性表達。CD16 是一種抗體 (IgG) 受體,由兩個幾乎相同的基因FCGR3A和FCGR3B表達。另外,在人的經典單核細胞中還存在高水平的CCR2、CCR5和CD62L。
2、非經典單核細胞
中級單核細胞(Intermediate monocyte)表現為高表達CD14和低表達CD16,記為CD14++ CD16+。與經典單核細胞一樣,中級單核細胞也表現出炎癥特性,但它們具有較低的過氧化物酶活性并且還分泌TNF和IL-1B。在全身感染(如 HIV)患者中可觀察到中級單核細胞水平升高,這表明它們可能在抗原呈遞和快速病原體防御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人源中間單核細胞表達標志物還包括CCR2、CCR5、HLA-DR、CD86 和 CD11c。
3、中級單核細胞
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s)受體指的是在嗜堿性粒細胞表面表達的一系列膜蛋白,比如IgE受體FcεRI、CD49b、c-kit和與固有免疫相關的免疫分子等。嗜堿性粒細胞表面與固有免疫相關的免疫分子包括模式識別受體如Toll樣受體、補體受體以及蛋白酶激活受體等。這些受體與相應配體結合,并隨之釋放IL-4、IL-13等Th2類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等,啟動變應原特異性Th2免疫應答,參與免疫調節。IL-4與IL-13參與過敏性疾病及炎癥反應過程,且在固有免疫及適應性免疫發揮重要防御作用。故嗜堿性粒細胞除了參與急性及慢性炎癥反應、抗寄生蟲免疫,而且參與調節固有免疫及獲得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