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BioTechniques:從細菌和酵母中提取gDNA的簡便方法
從微生物中提取基因組DNA,人們多采用異硫氰酸胍進行裂解,不過對于有些細菌而言,仍需要繁瑣的預處理。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快速而經濟的gDNA提取方法...
查看詳情
DNA復制機器能夠以極快的速度和驚人的準確性將正確的堿基(G-C 、A-T)配對形成DNA雙螺旋。它們能夠識別正確的堿基搭配,丟棄錯誤的組合。不過,這些機器每復制10,000 -100,000 bp就會犯個錯誤,這個錯誤如果...
查看詳情
眾所周知,線粒體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被稱為機體的能量工廠,故不論在生理上或病理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線粒體也有其陰暗的一面,在某些條件下,它能夠促進腫瘤的發生。三月五日在Cell子刊《...
查看詳情
悉尼Garvan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Methods雜志上發表文章展示了一種新測序技術的強大實力。文章指出,CaptureSeq(Capture Sequencing)能夠大大提高基因組分析的分辨率,為基礎研究和癌癥診斷帶來革命...
查看詳情
Emory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一種新成像技術,首次在活體動物(恒河猴)中獲得了全身性的艾滋病毒復制實時圖譜,揭示了猴艾滋病毒SIV出人意料的藏身處。這項發表在Nature Methods雜志上的研究顯示,當猴子接受抗逆...
查看詳情
三月九日,中山大學賀雄雷(Xionglei He)教授領導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癌癥發生過程中存在從多細胞性向單細胞性的逆向進化。 賀雄雷教授從進化的角度來理解腫瘤的發展,把...
查看詳情
生物如何應對環境改變,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基礎生物學問題。光既是植物生長的能量源,也是決定植物發育的關鍵環境線索(比如種子萌發)。解析種子萌發背后的具體機制,有助于理解植物發育的基本原則和提高作物的...
查看詳情
來自杭州師范大學、浙江大學、昆明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抑制野生型p53誘導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可通過直接激活mTOR促進肝臟再生。該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頂級雜志Hep...
查看詳情
由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Abramson癌癥中心的一個多學科研究人員小組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利用三重威脅包括放療以及靶向CTLA4和PD-1信號通路的兩種免疫療法來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可以在更多的患者中引起最佳的反...
查看詳情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南開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證實,炎性因子IKKβ通過調控LIN28B/TCF7L2正反饋環路,維持了癌細胞的干性并促進了癌癥轉移。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3月5日的《癌癥...
查看詳情
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第二軍醫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Ezh1通過抑制Tollip,促進了TLR觸動炎癥細胞因子生成。相關成果公布在近期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雜志上。 ...
查看詳情
Nature Biotechnology:可取代ChIP-seq的新技術
生物體內的所有細胞都攜帶著相同的遺傳物質——DNA。不同細胞讀取和表達不同的部分,從而實現特異性的功能。比如說,神經細胞表達的基因幫助它們給其他神經細胞傳遞信息,而免疫細胞表達基因幫助它們合成抗體。 ...
查看詳情
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們現在為細胞生物學機制添加了另一塊的拼圖,他們證實生物分子力的產生是基于一種氣體彈簧原理。研究結果報告在3月5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當細胞分裂之時,它們的遺傳信息以...
查看詳情
近日,清華大學教授劉冬生團隊在DNA水凝膠三維打印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相關成果發布于《德國應用化學》雜志,并于近日被《自然》雜志以研究亮點形式進行了報道。 水凝膠具有高含水量和類似于細胞外基質的特點,...
查看詳情
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在3月5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報告稱,他們發現一種分子復合物是通過形成具有保護袋的二聚體結構,將一類重要的蛋白引導到了細胞膜中的正確位點。這一結構在尾錨定膜蛋白通過細...
查看詳情
我們和其他哺乳動物的每一個基因都有兩個拷貝,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人們將這樣的基因拷貝稱為等位基因。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等位基因在細胞核內是相互隔離的。但Cell Stem Cell雜志發表的一項新...
查看詳情
心力衰竭是一種嚴重的、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在美國有500多萬人受累于這一疾病。現在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找到了這一復雜分子拼圖關鍵的一塊。 在發表于3月5日《Cell Reports》雜志上的...
查看詳情
耶魯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人類形成大腦皮質的進化過程中有數千的遺傳“調光”開關(稱作為調控元件的DNA區域)被調高。 不同于獼猴和小鼠,在人體中這些開關顯示活性增高,在大腦皮質中它們可能驅動...
查看詳情
一項令人興奮的小鼠研究表明,采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吸入更多的氧氣有可能就可以促進免疫細胞去攻擊癌癥。研究者們將他們的研究報告發布在3月4日的《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
查看詳情
植物著絲粒含有大量的重復序列和反轉座子,結構復雜并受表觀遺傳學調控。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韓方普研究組長期從事植物著絲粒的表觀遺傳學研究,曾在植物中首次發現著絲粒的失活現象并初步分析失活...
查看詳情
Nucleic Acids Research發表線粒體測序技術
線粒體是人類細胞將糖轉化成能量的重要工廠。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測序技術,可以幫助人們理解線粒體基因對個體患病風險的影響,比如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癥。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的Nucleic Aci...
查看詳情
就基因表達而言,人們主要還是一次研究一個基因。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著名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的領導下利用CRISPR/Cas9系統開發了一種革命性技術。該技術可以揭示一連串基因回路對生物過程的影響...
查看詳情
腫瘤在緩解期后的復發,是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細胞在治療期間和治療之后能夠保持休眠狀態,只有在一段時間以后才被激活,經常具有更大的侵襲性,是這類疾病最少為人理解的方面。 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查看詳情
哈佛醫學院和Bio-Rad公司的研究人員使用二代測序(NGS)和Bio-Rad的微滴式數字PCR(ddPCR™),解決了準確定量多等位基因拷貝數變異(mCNV)的技術難題。這一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
查看詳情
基于CRISPR-Cas9系統的基因組編輯,可讓我們對任何基因組位點進行快速的遺傳操作,而無需通過同源重組的基因打靶。 我們可以設計CRISPR-Cas9系統,來誘導RNA導向的雙鏈DNA斷裂,或利用突變形式的Cas9(Cas9D10...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