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ZFN、TALEN和CRISPR/Cas9是近年來最熱門的基因組編輯工具。這些核酸酶可以向基因組中引入位點特異性的雙鏈斷裂,然而利用寡核苷酸與目的位點的同源重組進行修復,最終實現對基因組特定位點的改變。 對細胞進行...
查看詳情
在癌癥領域,許多科學家將他們的整個研究生涯都投入到去尋找一些細胞相似點,希望有可能促成針對許多癌癥的單一療法——然而一個多層面的問題很少有機會獲得單一的答案。 1997年,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他們認為...
查看詳情
真核生物基因組中的基因間隔區域富含轉座子、假基因和其他的重復序列,會生成大量的lncRNA(長非編碼RNA)和piRNA(Piwi-interacting RNA)。不過目前人們對這些非編碼區域的具體功能還知之甚少。 耶魯大學的...
查看詳情
CRISPR/Cas系統可以構建出多個基因精確突變的小鼠,但其效率低下阻礙了生成足夠數量的轉基因小鼠來建立人類疾病模型。通過添加一種抗癌藥物Scr7到遺傳編輯的受精卵中,Whitehead研究所的科學家將CRISPR/Cas的效...
查看詳情
由耶魯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有前景的新聯合免疫療法,可提高機體對抗慢性病毒感染和癌癥的能力。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3月23日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上。 盡管面對著來自機體主要...
查看詳情
蛋白質在細胞中的豐度變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不同組織如腦和肌肉,以及健康和不健康人類細胞之間的差異。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轉錄,這一控制遺傳信息從DNA流向RNA的過程,對決定細胞內蛋白質的數量起主導作用。但在...
查看詳情
三月二十日,來自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武漢菲沙基因信息有限公司(Frasergen)和加拿大西蒙佛雷澤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發表學術論文,該研究...
查看詳情
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為人們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截然不同的生物之間其實擁有不少共同的基因,比如人類、海膽、線蟲和果蠅。那么,相似的DNA藍圖為何能產生如此顯著的形態、大小和復雜性差異呢? 分子生物...
查看詳情
眾所周知,DNA和組蛋白的表觀遺傳學修飾是基因表達調控的關鍵。不過,人們對RNA上的類似修飾還知之甚少。m6A(N6-methyladenosine)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見的mRNA內部修飾。盡管人們四十年前就已經發現了它的存在,...
查看詳情
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常常同時發生,近年來人們發現這兩種疾病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 慢性炎癥會引起胰島素抵抗和堵塞動脈的斑塊,是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根源。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維生素D能夠防止這樣的炎...
查看詳情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闡明了在發育早期遺傳控制權從母親處轉交給后代的過程。了解生物體設法實現這種轉換的機制,有助于研究人員理解胚胎如何調控細胞分裂以及分化為新細胞類型等一些更大的問題。 ...
查看詳情
最近,通過對不同階段復發的白血病患者的細胞進行基因組測序,科學家發現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細胞突變如何能夠幸免于化療”的關鍵細節。這些突變使細胞能夠增殖,從而導致復發和死亡。延伸閱讀:Leuke...
查看詳情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腸道內的微生物彼此之間可以傾聽與交談。這些微生物交流所使用的一種小分子,可改變腸道中某種細菌的數量,并恢復長期抗生素治療造成的巨大損害。這項研究結果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發表在三月十九...
查看詳情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大腦干細胞中的非編碼RNA Pnky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操縱它可以大大增加神經干細胞生產的神經元。這項研究發表在三月十九日的Cell Stem Cell雜志上。 長非編碼RNA(lncRNA...
查看詳情
一項研究證實,結合人類干細胞移植和降糖藥物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體重及糖代謝。這些發表在3月19日《Stem Cell Reports》雜志上的研究結果,有可能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啟動臨床試驗測試第一...
查看詳情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對于衰老至關重要的分子信號通路,并證實操控這一過程可以幫助讓老化的血液變得像新鮮血液一樣。 線粒體中錯誤蛋白質折疊可引起損傷,研究人員發現造血干細胞修復這...
查看詳情
來自Science網站的新聞報道,根據一項臨床試驗發布的結果,采用具有漫長、曲折歷史的一種方法策略,一種新藥似乎可以減輕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的癥狀(延伸閱讀:Nature:生病時不可或缺的糖 )...
查看詳情
CRISPR技術自2012年首次作為一種基因組編輯工具登臺以來,關于這種技術的論文數量就大幅增加,最好的證明之一就是2015年兩位科學家由于在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方面的重要貢獻而獲得“科學突破獎”,其中一位獲獎...
查看詳情
Yeshiva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個新熒光標記技術,首次確定了蛋白質合成的時間和地點。該技術允許研究者在活細胞中直接觀察mRNA分子翻譯成蛋白質的過程,有助于揭示蛋白質合成異常引發人類疾病的具體機制。這項...
查看詳情
MicroRNA(miRNA)是一類約22nt大小的內源RNA,在基因表達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參與了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miRNA生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初級miRNA(pri-miRNA)需要經過細胞核和細胞質內的一系列加工才能形成...
查看詳情
當一群極具攻擊性的白血病細胞在體內肆虐時,最好的解決方法不是殺滅而是對其進行轉化和“策反”。日前,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讓人耳目一新。研究人員稱,該發現有望為白血病的治療奠定下堅實的基...
查看詳情
為了讓兩米的DNA塞進微型的細胞中,細胞必須極其仔細地將遺傳信息鏈繞成染色體。令人驚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DNA序列使得它像溜溜球(yoyo)一樣地纏繞和解纏繞。相關研究發布在3月12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查看詳情
學生物的同學肯定對mRNA不陌生,這種線性分子能傳達指令,產生行使活細胞功能的蛋白質。最近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分子的三維結構決定了其在細胞中的穩定性和作用效率,這一新發現將有助于解釋...
查看詳情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RNA在細胞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拷貝基因信息并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模板。后來科學家們發現,有大量RNA分子參與了細胞調控,microRNA就是其中之一。 MicroRNA(miRNA)是長約22nt的非編碼RNA,...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