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最近,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和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個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如ALS)相關的蛋白質,在人體的自然抗病毒反應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三月三十日的《自然免疫...
查看詳情
基因表達實驗可以揭示蛋白質的功能,不過要精確控制基因的表達還比較困難,特別是在合成生物學和基因治療領域。現在科學家們利用CRISPR技術構建出了一種新型載體,該載體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產生蛋白合成脈沖之后就...
查看詳情
細胞的增殖、分化、遷移和死亡受到多種信號的調控,細胞生長因子TGFβ和Wnt介導的信號是其中最重要的兩種信號,影響胚胎發育、器官形成、機體內平衡以及癌癥和組織纖維化等疾病的發生。但對于這些信號通路調...
查看詳情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循環腫瘤細胞(CTC)中的microRNA具有診斷和預后的潛力。然而,檢測卻并非易事。近日,西班牙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 Reports》上介紹了一種方法,能利用原位雜交檢測這種小的非編碼RNA。 ...
查看詳情
最近,瑞士Friedrich Miescher生物醫學研究所(FMI)的Marc Bühler及其研究團隊,闡明了小RNA介導的基因沉默的根本機制,從而解開了十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學術界的一個謎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三月二十五...
查看詳情
在植物和動物中,microRNAs(miRNAs)調控了許多不同基因的表達。這樣的調控在許多過程包括經歷不同發育階段的轉變以及對環境壓力的響應中都起著關鍵的作用。miRNAs是由酶切割前體轉錄物初級miRNAs (pri-miRs)而...
查看詳情
免疫系統是機體對抗疾病、感染甚至癌癥的武裝部隊,但這個隊伍中也會出現叛徒。荷蘭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特定免疫細胞會被乳腺腫瘤“策反”,促進癌細胞的擴散。這項研究發表在三月三十日的Nature雜志上。...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和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單細胞外顯子組測序方法稱為SNES。與目前大多數單細胞測序方法形成對比,SNES利用細胞核而不是細胞進行分析,從而將...
查看詳情
美國醫學遺傳學學會(ACMG)的臨床遺傳學年會于3月24-28日在美國鹽湖城舉行。埃默里遺傳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會議上表示,外顯子組測序數據的初步分析并不一定能帶來正確的診斷,需要再次檢查。 埃默里大學醫...
查看詳情
影像學檢查,如乳房X線檢查或CT掃描,都可以檢測出腫瘤,但要弄清一種贅生物是不是癌癥,通常需要活檢來直接研究細胞。現在,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將來MRI或許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活檢,甚至通過無...
查看詳情
眾所周知,體育鍛煉能夠改善包括代謝、肺活量在內的多項身體機能。那么體育鍛煉是怎樣在分子水平上施加影響的呢? 人們發現,鍛煉能促進肌肉重塑,改變肌肉的纖維結構和蛋白組成。“堅持體育鍛煉對健康很有幫...
查看詳情
DNA甲基化是哺乳動物基因組中非常普遍的DNA修飾,一般發生在CpG二核苷酸中的胞嘧啶殘基上,主要集中于CpG島和基因調控元件,與基因沉默有關。由于甲基化不會改變DNA序列,它被視為一種表觀遺傳學標志。 DNA甲...
查看詳情
最近,來自西班牙國立癌癥研究中心(CNIO)的研究人員表明,PI3K酶在肥胖小鼠和猴子中的部分藥理作用,可減少體重和代謝綜合征的生理表現,特別是糖尿病和肝脂肪變性(脂肪肝),而沒有任何副作用或毒性的跡象。...
查看詳情
最近,由加州大學(UC)舊金山分校研究人員帶領的一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研究,在抗癌策略取得了一個有趣的新轉折。研究人員不是抑制一個癌癥驅動基因產生的細胞信號——現代靶向治療最常用的作用方式,...
查看詳情
由華大基因和生物醫學中心(BioMed Central)聯合創辦的大數據期刊《GigaScience》3月26日報道了掌上手持型DNA測序儀的最新成果,這種測序儀可以在短短6個小時時間里區分細菌和病毒的種類。 去年,由英國Oxfo...
查看詳情
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化合物,可以延緩小鼠的白血病并有效地殺死人類組織樣品中的白血病細胞,這一藥物為改善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研究人員將它稱作為是一種令人興奮的白血病治療“新范式”...
查看詳情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機構上周宣布,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除草劑草甘膦是很可能致癌的物質。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這份評估報告出爐后,立刻遭到了工業團體的炮轟。農產品巨頭孟山都公司的技術總監Robb Fr...
查看詳情
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成人細胞重編程回到一種胚胎干細胞樣狀態,可以更好模擬每名患者特定疾病的遺傳成因。在一個被稱為細胞重編程的過程中,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將來源于骨髓增生異常綜合...
查看詳情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出生缺陷,會嚴重危害嬰幼兒的健康。匹茲堡大學的科學家們用化合物誘導隨機基因突變,在八萬七千只小鼠中鑒定了大量與先天性心臟病有關的基因突變。研究顯示,細胞的纖毛...
查看詳情
最近,瑞士Friedrich Miescher生物醫學研究所(FMI)的Marc Bühler及其研究團隊,闡明了小RNA介導的基因沉默的根本機制,從而解開了十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學術界的一個謎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三月二十五...
查看詳情
就像兩條DNA鏈自然將自身排列成螺旋結構一樣,DNA分子的表親RNA可以形成發夾樣環。但不同于DNA只承擔專一的工作,RNA扮演著許多的角色——包括充當一些阻斷基因活性的RNA小分子的前體。這些小RNA分子必須通過修...
查看詳情
日前eLife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成果,科學家們從人類干細胞獲得了首個肺類器官,這個3D微型肺可以很好的模擬人類肺部結構和復雜性。 “這個微型肺能夠模擬真實的組織應答,是研究器官形成、疾病改變以及藥物...
查看詳情
利用一種新方法追蹤嚴重受累于自閉癥的罕見家族,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鑒別出了這一疾病的一個新遺傳病因。這一罕見遺傳變異提供了有關自閉癥根源的一些重要見解。并且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非常...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通過檢測3600多份尸檢大腦樣本,發現功能失調的tau蛋白積累,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能力下降和記憶力減退的真正源頭。他們指出,β淀粉樣蛋白(amyloid)——表征阿爾茨海默...
查看詳情
生物學家們一直在打磨能夠進行DNA編輯的工具,而CRISPR技術很快成為了其中最耀眼的明星。CRISPR體系包括一個來自細菌的核酸酶和一段與目標DNA匹配的引導性RNA。該技術能夠用于多種生物,為人們提供了空前的基因...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