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來自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科學家們對100個胰腺癌基因組進行了最深入的分析,并著重介紹了可能有助于未來指導患者治療的4個亞型。這項研究發表在2月25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該研究小組利用全基因組測序揭...
查看詳情
卵巢癌是所有癌癥中最致命的,影響女性的生殖系統,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某些卵巢癌亞型患者的預后更糟。現在,美國Wi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一種特別具有侵襲性的卵巢癌中,確定了一個新的治療靶點,可能...
查看詳情
這是生物學界一個堅定的事實:生物學性狀(如眼睛顏色和身高),是通過父母的DNA從一代傳給下一代。延伸閱讀:華人學者顛覆當前的線粒體起源理論。 但是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小鼠進行的一項...
查看詳情
最近,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抗體,可增加流感和肺炎患者的存活機會。 這種抗體在實驗室測試中被證明很有效,目前正在進行實驗用于人類。科學家們還利用新的抗體來開發診斷試劑,可以幫...
查看詳情
由來自Brigham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新方法來追蹤癌癥的起源細胞類型。通過利用表觀基因組學路線圖計劃(Roadmap Epigenomics Program)生成的表觀基因組圖譜(從100多種細胞類型中收集...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德國的研究人員發現,環境壓力是推動成體造血干細胞中DNA損傷的一個主要因素,由此得出結論良好的夜間睡眠可以讓你的干細胞保持“年輕”。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 正常情況下...
查看詳情

最近,新加坡國立大學(NUS)Yong Loo Lin醫學院副教授Caroline Lee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與NUS生物科學系副教授Song Jianxing合作,開發出一種對抗癌癥的新策略。他們發現,兩種蛋白質——FAT10和MAD2之間的...
查看詳情
在對“早期黑色素瘤中的細胞信號分子”迄今最大的表觀遺傳學分析中,紐約大學(NYU)Langone醫學中心及Laura and Isaac Perlmutter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原發性腫瘤中有兩個非常小的非編碼遺傳物質,可...
查看詳情
細菌或許沒有大腦,但它們確實有記憶,至少在涉及攻擊它們的病毒時是如此。許多細菌都擁有一種分子免疫系統,使得這些微生物能夠捕獲和保留過去遭遇到的一些病毒DNA片段,以便當其再度出現時可以識別和破壞它。 ...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血細胞的基因組開關,是調節人體免疫系統的關鍵。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月16日的《自然》(Nature),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癥性腸疾病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開...
查看詳情
說到讓腫瘤癌細胞餓死,總是讓科學家們,臨床醫師趨之若鶩,去年在新浪微博自建的“餓死癌細胞”話題討論組的統計數據表明,這一話題關注度十分高,閱讀人次高達442多萬。然而雖然餓死癌細胞具有潛在的臨床意義...
查看詳情
最近,來自南非的一項新研究表明,HIV可能并不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之間進行腎臟移植的一個障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月12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對于擔心接受其他艾...
查看詳情
在骨髓中,造血干細胞會在不同成熟階段,通過祖細胞產生大量的、各種各樣的成熟血細胞。最近,來自德國癌癥研究中心(DKFZ)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方法,給小鼠造血干細胞添加熒光標記,可以從外面打開這個熒光標記...
查看詳情
最近,由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蒙特利爾理工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新型癌癥檢測方法,腦腫瘤患者或許可以活的更久。該團隊創建了一種新型、強大的術中探針來檢測癌細胞。這種手持式Raman光譜探針第一次可...
查看詳情
口腔中常見的細菌在結腸癌患者中是非常豐富的,但是這些微生物在腫瘤發展過程中發揮的潛在作用,尚不清明確。最近在Cell子刊《Immunity》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口腔病原菌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查看詳情
最近,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的醫學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叫做R2d2的基因——減數分裂驅動(meiotic drive)2的響應基因,打破了一百多年以來的孟德爾“分離定律”,該定律認為,后代繼承雙親每個基因兩...
查看詳情
日本RIKEN牽頭的國際合作項目FANTOM(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the Mammalian Genome)在本期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成果。 研究人員對不同細胞類型的RNA表達進行了廣泛的分析。他們...
查看詳情
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個革命性的新工具,可以在動物大腦中永久性標記神經元活動。在神經元激發鈣離子流入時,這個工具(熒光蛋白CaMPARI)會從綠色變為紅色。此前,研究者們需要在正確的時...
查看詳情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一個以RNA結構為基礎的信號,能夠跨越不同生命類型數十億年的進化趨異。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對生命(細菌和真核生物)起始蛋白質合成的基礎認識。 長期以來...
查看詳情
由于現有的脊椎動物模型(例如小鼠)壽命相對較長,而短壽的無脊椎動物(例如酵母和線蟲)又缺乏人類的一些關鍵特征,研究衰老及其相關的疾病一直是一個挑戰。 現在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找到了兩者兼顧的解決...
查看詳情
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Brigham婦女醫院及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Neuropilin 1作為入口因子促進了EB病毒(EBV)感染鼻咽上皮細胞。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2月8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查看詳情
最近,一項新的發現可改變我們對于過敏性哮喘病因的認識,并可提供早期診斷的指標。 當健康人的肺粘膜表面接觸到過敏物質時,所謂的調節性T細胞(也被稱為Treg細胞)就被激活。它們能夠積極地預防過敏癥的發展...
查看詳情
對于1型糖尿病患者(T1D)來說,需要不斷地監測血糖,并判斷何時需要注射胰島素以及注射量。更糟糕的是,治療方案的誤判或失效會導致血糖水平上升太高(高血糖),從而可能導致心臟疾病、失明和其他長期并發癥,...
查看詳情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科學家們發現,大腦網格細胞的導航模式會根據環境形狀發生改變。也就是說,之前人們普遍接受的網格模式并不是大腦GPS系統測量距離的通用度量衡。這項研究發表在二月十一日的Nature雜志上。...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