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線粒體是細胞內的重要器官,負責從營養物質中提取能量,并將其轉化為細胞可用的能源。2008年科學家們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了修訂版的線粒體作用模型,他們對這一新模型進行了驗證。文章發表在本期的Science雜...
查看詳情
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癌癥研究中取得了一項突破性進展,他們分析了低氧條件對一種熱門抗癌療法的影響,闡明了這一療法不能達到預期療效的原因,為打破這一僵局提供了新的線索。文章發表在本期的美國國...
查看詳情
近期出現的一種叫做稈銹菌(stem rust fungus)的真菌菌株正威脅著全世界90%的馴化小麥品種。根據發表在6月27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兩篇新研究論文報道,研究人員從對抗這一真菌的小麥近緣種中發現了兩...
查看詳情
來自衛生部北京醫院和老年醫學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在肝細胞中IL-6通過抑制miR-200s誘導了胰島素抵抗。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6月24日的《生物化學》(JBC)雜志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
查看詳情
在發表于6月28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中,來自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RMC)的研究人員指出,一個新發現的大腦清除廢物系統可作為潛在強有力的新工具,來治療諸如阿爾茨海默氏癥等神經系統...
查看詳情
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種對抗1型糖尿病的疫苗,并在一項臨床實驗中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初步研究結果,證實這種疫苗可以選擇性地對抗導致1型糖尿病的異常免疫反應。這一由多個中心開展的、隨機...
查看詳情
根據發表在6月26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證實,肥胖可刺激腸道微生物發生改變,導致生成損傷DNA的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循環通過腸道和肝臟,觸發生成了一些炎癥和促腫瘤因子,使得小鼠更容易...
查看詳情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審查委員會26日批準了利用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開展視網膜再生的臨床研究。這將是世界上首次利用能發育成各種細胞的iPS細胞進行臨床研究。 雖然批準時附加了減少癌變可能性的條...
查看詳情
白血病是一種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俗稱“血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特點是某一類型的白血病細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中的腫瘤性增生,可浸潤體內各器官、組織,使各個臟器的功能受損,產生相應的癥狀和...
查看詳情
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生存于大約70萬年前的一匹馬的骨骼殘余物中的DNA分子進行了測序和分析,生成了完整的基因組序列。這是迄今為止測序的最古老基因組,相比于以往記錄的,來自西伯利亞丹尼索瓦(De...
查看詳情
來自美國Moffitt 癌癥中心的Jamie K. Teer博士和同事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流線化方法,可快速鑒別出黑色素瘤中可被腫瘤浸潤淋巴細胞識別的獨特突變抗原。過去的研究證實腫瘤浸潤淋巴細胞能夠減少癌癥病變,這...
查看詳情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是一種致命的不治之癥,ALS患者脊髓中的神經細胞逐步死亡,會最終剝奪患者的行動能力甚至呼吸能力。近期來自哈佛大學干細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基于干細胞的藥物篩選技術,發現了一種化...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最新報告說,他們已經發現并徹底研究了與腎癌有關的數種基因變異,這有助于開發治療腎癌的新藥和療法。 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25日在《自然·遺傳學》期刊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對1...
查看詳情
植物具有與人類和動物大腦中谷氨酸受體相似的受體。然而近日來自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生物化學家,與來自維爾茨堡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的同事們,發現這些受體并不識別谷氨酸,而是其他很多不同的氨基酸。該研究小組...
查看詳情
據報道,中東地區出現一種新的致命病毒,可怕程度據信超過SARS,一年內造成38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報告稱,已經有超過60人感染這種被稱之為“中東呼吸綜合征”(以下簡稱MERS)的致命病毒。據報道,這種病毒...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將四種核磁共振技術結合起來,首次解析了兩個重要蛋白之間的關鍵相互作用。文章于六月二十四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這項研究展示了分子伴侶與無序蛋白的結合過程,這樣的相互作用廣泛...
查看詳情
來自英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新研究中進一步揭示了癌癥的擴散機制,這有可能幫助開發出新的治療方法,這項研究發表在6月23日《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 能夠擴散是癌細胞最致命...
查看詳情
來自美國衛理公會醫院研究所、英國癌癥研究學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發現控制細胞形狀的一些基因發生改變可能是皮膚癌病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的《自然細胞生...
查看詳情
為了推動快速的侵襲性生長,腫瘤需要高于正常水平的能量以及較多的分子構件來制造新的細胞組分。癌細胞由此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此外,許多的腫瘤還會分解代謝一種重要的蛋白質構件——谷氨酰胺。 異檸檬酸脫氫酶...
查看詳情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確保細胞能夠按正確的方向讀取自身DNA,阻止拷貝大部分構成我們基因組長片段的所謂“垃圾DNA”的機制。 人類基因組僅有大約15%是由蛋白質編碼基因構成,近年來科學家...
查看詳情
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MPIIB)的研究人員發現,衣原體感染會促使宿主積累大量的DNA突變,并強制這些基因受損的細胞繼續生長,而這種情況很容易引發癌癥。文章發表在Cell旗下的Cell Host & Microbe雜志上...
查看詳情
美國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蛋白降解過程中磷酸化與泛素化的交互應答進行了整體分析,發現不同的磷酸化位點往往同時發生泛素化。這項研究成果于近期在線發表在《Nature Methods》雜志上。 蛋白的翻譯后...
查看詳情
了解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當前基因組學和遺傳學領域面臨的最困難的挑戰之一,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科學家們為我們帶來了與之相關的一些新認識。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 6月23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
查看詳情
在過去的一年里,一組稱作為CRISPR-Cas RNA引導性核酸酶(RNA-guided nucleases,RGNs)的合成蛋白被用作為基因編輯工具,讓科學團體陷入極大的興奮。利用這一某些細菌用以對抗病毒和其他病原體的方法,CRISPR-...
查看詳情
來自La Jolla過敏與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一項重要的研究中,獲得了關于機體最重要的抗病細胞——T細胞激活相關復雜信號通路的一些新認識。研究發現于6月23日發表在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雜志上。...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