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科學家們發現,為端粒提供保護的基因,也與肥胖癥有關。這是首次發現端粒與肥胖癥之間存在關聯。 端粒是位于染色體末端的保護性結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縮短。西班牙國立癌癥研究中心(CNIO)的研究人員發現,...
查看詳情
晚期的腫瘤就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盡管起源于一個細胞,隨著生長腫瘤不斷地演化,最終它包含有遺傳性狀和行為都存在顯著差異的幾個細胞亞群。這種細胞異質性使得晚期腫瘤難以治療。 在發表于6月20日《癌細胞...
查看詳情
來自紐約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白血病細胞生存的秘密:一個遺傳突變推動了白血病細胞。這項研究不僅解答了一個進化謎題,并為開發出高度靶向的白血病治療鋪平了道路。 在發表于6月20日《細胞》(Cell)雜志...
查看詳情
在美國,胰腺癌每年導致近38,000人死亡,是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胰腺癌患者預后極差。根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統計,2003年-2009年整體5年生存率為6%,被稱之為“癌中之王”。 目前,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仍然未...
查看詳情
人體有一個內部生物鐘,密切對應著24小時光暗循環周期,人類的作息模式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生物鐘支配。這一生物鐘還可以控制機體的其他功能,例如代謝和體溫調節。 動物研究發現,當晝夜節律紊亂之時,就會出現諸...
查看詳情
細胞生物學家們認為,在真核細胞中基因的表達部分程度上受到細胞核中DNA不均勻分布的控制。來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Colin Stewart和Audrey Wang,以及他們的國際合作者,鑒別出了兩種...
查看詳情
大約四到六百萬年前,人類與黑猩猩從進化樹上分支開來。科學家們認為,基因調控序列的突變,在這一進化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現在,康奈爾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為這一理論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文章發表在Nature Genet...
查看詳情
來自羅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發現了使得裸鼴鼠不會患癌的化學物質。他們的研究報告發表在本周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研究作者Andrei Seluanov和Vera Gorbunova說,這些研究發現有可能最終促使人們...
查看詳情
在發表于6月19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由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對斑馬魚心室損傷后心臟再生過程中發生的動態細胞事件進行了視頻監控。他們的研究發現證實了...
查看詳情
來自俄勒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通過探究果蠅的大腦揭示了一個新的干細胞機制,這可能有助于闡明人類神經元是如何形成的。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6月27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我們所面對...
查看詳情
精密折疊的結構,給蛋白賦予了多重功能。不過,細胞中也存在不少未折疊的松散蛋白,這些無序蛋白IDP(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也能執行多種功能。本周的Nature雜志上,Scripps研究所(TSRI)的科學...
查看詳情
據估計,大約有5-10%的乳腺癌和卵巢癌是家族性的,也就是說這些腫瘤都是由于遺傳自父母的基因如BRCA1或BRCA2發生突變所引起。在當前的臨床實驗中,采用PARP抑制劑來治療攜帶這些突變的患者顯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結果...
查看詳情
SALL4基因負責調節胚胎干細胞的自我更新,是許多癌癥中的關鍵基因,例如肝癌。現在,哈佛干細胞研究所HSCI的研究人員,在肝癌模型中對SALL4基因進行研究,找到了阻斷其活性的新型藥物。這項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發現了與乳腺癌風險有關的新分子通路,這條涉及ZNF365基因的通路會影響基因組的穩定性。這篇發表在Cancer Discovery雜志上的文章指出,如果該通路發生異常,就意味著乳腺癌患者預后不良。 “DNA異常的...
查看詳情
為了避免被免疫系統破壞,癌細胞耍了一些小手段。當它們分裂形成腫瘤時,會避免讓巨噬細胞察覺到,巨噬細胞是從事消滅死亡細胞和危險入侵者的免疫細胞。現在,許多癌癥患者都在利用抗體藥物進行治療,這些抗體藥...
查看詳情
通過發現一種名為“追逐與奔跑”的細胞活動過程,科學家最終確認了癌癥得以在人體中擴散的機制原理。 《自然細胞生物學》雜志對以上研究進行了報道,內容中詳細描述了當兩種細胞被放在一處,經脊細胞如何“追...
查看詳情
來自哈佛干細胞研究所(HSCI)的研究人員在最具侵襲性的肝癌中,鑒別出了一個已知調控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的基因,由此開始積極地尋找能夠阻斷其活性的藥物。 這一稱作為SALL4的基因,賦予了干細胞持續分化的能...
查看詳情
某些被人們稱之為“可疑基因”( fishy genes)的DNA錯誤,看起來似乎與腫瘤相關,然而當研究人員對癌癥基因組數據進行梳理時卻又無法對它們進行解釋。例如,為何某些與嗅覺相關的基因突變,又會與肺癌存在關聯...
查看詳情
人體內的造血干細胞,每天都要生產數以百萬計的血細胞。現在,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將四個基因轉到小鼠的成纖維細胞中,成功將其編程成為造血干細胞。在這一發現的前提下...
查看詳情
發表在6月16日《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血小板可能有助于對抗細菌感染。在小鼠的肝臟中科學家們發現,血小板協同特化的白細胞,捕獲并吞噬了在血液中傳播的細菌,這種相互作...
查看詳情
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不過鹽放得太多也讓人無法下咽。當食物中的鹽分過量時,舌頭和大腦就會做出反應,讓我們停止進食,以免過量的鹽分對身體造成危害。 Johns Hopkins大學和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果蠅...
查看詳情
據報道,美國科學家將實驗老鼠的4個遺傳因子轉化成了成纖維細胞,并由此制造出類似于人體造血干細胞的細胞,這些造血干細胞每天會在人體內制造出數百萬個新鮮的血液細胞。這項研究有助于科學家們未來為血液病癥患...
查看詳情
近年來人們發現,包括HIV、Ebola在內的許多病毒,都會利用細胞的蛋白復合體ESCRT(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為自己打開出口,以便從受感染細胞釋放出去。 現在,印第安納大學...
查看詳情
細胞通過RNA干涉(RNAi)來調節基因的表達,而Argonaute是這一RNA沉默通路中的核心蛋白元件。在人類的四種Argonaute(hAgo1-4)中,只有hAgo2是活躍的RNA剪切子,可以直接剪切攜帶基因組編碼信息的信使RNA,阻止...
查看詳情
根據美國癌癥協會的統計,今年在美國將有近4萬的婦女死于乳腺癌。其中的大多數并非死于原發性腫瘤,而是死于治療后的腫瘤復發。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導致乳腺癌復發的確切原因認識不足,但現在他們找到了其中的一...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