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一種蛋白的亞細胞位置對于其功能來說至關重要,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mRNA的定位是調控蛋白位置的一個進化上保守的作用機制。要想了解這些作用元件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以及對于基礎生物學功能,以及疾病發生的...
查看詳情
目前,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一項探究卵巢癌起源的研究發現,一個遺傳途徑可以減緩卵巢癌的擴散。這項研究結果,部分來自于對人類親緣關系最遠的哺乳動物鴨嘴獸的遺傳學研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4年6月16日的...
查看詳情
目前,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UT Arlington)的一個研究小組稱,他們通過對4000多種甲蟲的遺傳信息進行研究,提出了關于“為什么一些物種的Y染色體丟失,而另外一些物種(如人類)卻保留它”的一個新理論,...
查看詳情
給予單劑量的一種百年老藥可消除成年自閉癥實驗小鼠的某些癥狀。這種最初開發用于治療非洲昏睡病的化合物suramin可抑制神經元中增高的應激反應——研究人員認為這有可能是某些自閉癥特征的基礎。這一研究發現給...
查看詳情
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院的David J. Mooney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在乳腺上皮組織中發現了正常細胞向惡性細胞轉變的潛在機制,乳腺上皮組織與乳腺癌密切相關。 高密度乳腺組織一直被認為是乳腺癌風險的重要標...
查看詳情
對我們大多數人的免疫力來說,得一場感冒或者被針扎一下其實都不是事兒。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免疫不只是免疫細胞識別和追捕病原體那么簡單,而是由多個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的復雜過程。科學家們開始利用...
查看詳情
DNA甲基化是基因表達的一種有效的調節器。DNA甲基化主要發生在富含CG的區域,所以稱為CpG島。如CpG島位于某基因的啟動子區域,CpG島的甲基化會顯著降低甚至完全沉默該基因的轉錄,繼而影響蛋白的表達。但是,如...
查看詳情
昨天,清華大學宣布:該校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在人類攻克癌癥、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邁出了極...
查看詳情
近日,美國最新研究顯示,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變艾滋病患者的DNA序列,可以讓該患者有效抵抗艾滋病毒的侵害,這意味著“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成功治愈艾滋病。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
查看詳情
老年黃斑病變(age -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以脈絡膜新生血管(CNV)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眼部疾病,是工業化國家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估計到2020年,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將會提高50%。...
查看詳情
來自復旦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和密歇根理工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證實,在擬南芥中GSK3類激酶通過磷酸化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2家族成員(SnRK2s)正向調控了脫落酸信號。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發現, 未受感染的細胞也能夠激活適應性免疫,增強機體的免疫應答。而這一機制可以幫助人們開發出更有效的疫苗,對抗肺結核(TB)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據估計,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人體內潛伏著TB致病...
查看詳情
相互關聯的蛋白質運動,可以調解基本的生化過程,如信號轉導和變構效應。這些過程背后的機制仍然是未知的,因為對它們的直接檢測存在局限性。最近,巴塞羅那生物醫學研究所(IRB)的科學家Xavier Salvatella和...
查看詳情
最近,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一系列引起隱球菌性腦膜炎(覆蓋腦和脊髓的一種致命膜感染)的真菌實驗中,分離出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似乎能夠使真菌穿越血腦屏障進入大腦。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
查看詳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體不斷經受著考驗:細胞暴露于外部環境中,接受刺激發生剝離,比如我們的皮膚在風吹日曬中受到損耗。盡管我們沒有看到這一過程,但是細胞確實定期發生了更換,并且這也是身體必需的一個...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通過延時成像(time-lapse imaging)技術,找到了限制胚胎干細胞生成克隆的關鍵性瓶頸。這一發現有望大大推動胚胎干細胞在再生醫學領域的應用,文章發表在Cell旗下的Stem Cell Reports雜志上。 胚...
查看詳情
在自然界中,兩種不同的植物偶爾會發生雜交。這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因為父本和母本的遺傳信息并不相配。不過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只要親本植物將完整的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而不是一半),這樣染色體就能...
查看詳情
基因的表達過程是將DNA上的遺傳信息傳遞給mRNA, 然后再經過翻譯將其傳遞給蛋白質。在翻譯過程中tRNA負責與特定氨基酸結合,并將它們運送到核糖體,這些氨基酸在那里相互連接形成蛋白質。這一過程由tRNA合成酶...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匹茲堡大學癌癥研究所(UPCI)和匹茨堡大學醫學中心(UPMC)癌癥中心帶領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通過促進自然存在于我們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發現了一種增強我們檢測并抑制病毒感染的能力的潛在方法。 ...
查看詳情
最近一系列臨床研究表明,我們已經可以制造出耐受良好的口服丙肝藥物,這些藥物能夠有效消滅絕大多數感染者體內的丙肝病毒。本期Science雜志特別刊登文章對丙肝治療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進行了回顧和展望。 人...
查看詳情
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科學家們發現,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幻聽是因為一個大腦回路受到了破壞。研究人員將幻聽與一個基因缺失聯系起來,這種基因缺失會減少兩個大腦結構之間的信息流,影響聽覺信息的處理。這篇...
查看詳情
端粒是位于染色體末端的保護性結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縮短,許多科學家認為較長的端??梢员苊饧毎ダ希尲毎】怠5又荽髮W舊金山分校(UCSF)領導的一項基因組研究指出,兩個與長端粒有關的常見基因...
查看詳情
重度抑郁癥(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與特異的前額葉腦表達模式有關。MDD治療包括各種生物心理學方法。在醫療實踐中,抗抑郁藥是抑郁發作最常見的治療方法。雖然抗抑郁藥明顯...
查看詳情
最近,在國際知名雜志《Analytical Chemistry》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美國萊斯大學的生物工程師們研發出一種簡單、高度精確的檢測技術,來檢測患者體內的HIV跡象及病情發展情況。 萊斯大學生物工程師、全球衛生...
查看詳情
目前,普渡大學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查明如何破解SARS病毒躲過免疫系統的“保護傘”,對成功研制這種致命疾病的疫苗,跨出了關鍵的一步。 該研究負責人Andrew Mesecar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在其他冠狀病毒...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