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發現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一個新亞型,證實其可提高癌細胞的侵襲力。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11月15日的《癌癥研究》(Cancer Research)雜志...
查看詳情
看過好萊塢電影《X戰警》的人都會對“金剛狼”這一角色印象深刻,這位變種人的兩只前臂可以伸出無比堅硬的利爪,并且擁有超強的自愈能力。現在,這種“超能力”被賦予了實驗鼠。據報道,美國科學家發現,原本被設...
查看詳情
由哥本哈根大學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導致一些孩子具有特別高嚴重哮喘發病風險的基因,其中一個基因過去從未懷疑與這一疾病相關。從長遠來看,這些新研究發現預計將幫助改善哮喘的治療方...
查看詳情
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GH)的研究者采用一種新的測序方法,鑒定了一組被腦免疫細胞——稱為小膠質細胞——用來感知需要其做出反應的致病組織、毒素或損傷細胞的基因。這些基因的鑒定,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小膠質細...
查看詳情
2013年11月16~19日在美國新奧爾良舉行的第117屆美國眼科學會年會(Annual Meeting of AAO)上,研究者展示了一種新裝置,這種裝置能夠幫助由于致盲性遺傳病引起視力喪失的病人識別常見物體。在這項研究中,研...
查看詳情
大約一半的癌癥患者具有p53基因突變,使得即便是在化療嚴重損傷它們的DNA之后,腫瘤仍能夠生存并繼續生長。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家們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通過阻斷另一個叫做MK2的基因可使得p53突變腫瘤細胞對...
查看詳情
移植抗排斥藥物雷帕霉素(rapamycin)在一個致命性缺陷小鼠模型中對細胞的線粒體顯示出了意外的益處。罹患Leigh綜合征的兒童表現為進行性腦損傷、肌肉無力、喪失協調或肌肉控制能力,體重減輕,往往死于呼吸衰竭...
查看詳情
據報道,盡管艾滋病傳染病毒已經造成了一些影響,但是由于一個怪異得無法解釋的現象,艾滋病的流行程度沒有更加嚴重。很多人擔心受到感染的母親在喂奶的時候會傳播艾滋病毒給他們的孩子。母乳中攜帶著這種病毒,...
查看詳情
Nat Methods挑戰傳統理論:編碼蛋白的“垃圾DNA”
通過采用一種新的分析方法,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生命科學實驗室(SciLifeLab)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接近一百種編碼蛋白質的人類新基因區域。其中許多的區域都是所謂的假基因(pseudogene),它們或許與癌癥相關。預計...
查看詳情
一項突破性的研究發現將對我們了解我們的遺傳藍圖DNA的功能產生重大的影響,來自南非的科學家們第一次揭示了,當基因在三維空間中互作,或可說是參與“基因接吻”(gene kissing)時,對于細胞內的基因開啟會造...
查看詳情
著名生物學教授Kim Lewis近期的一項研究工作,有望攻克當前首要的一個公共健康威脅。在發表于11月13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項開創性研究中,Lewis研究小組提出了治療和消滅抗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
查看詳情
來自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闡明了免疫系統是如何及何時形成的,為更好地了解各種兒童疾病,如白血病帶來了希望。 免疫系統非常的復雜,許多的遺傳基因都可以歸因于其起源細胞缺陷。來自德隆和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提...
查看詳情
據報道,科學家發現了“青春之泉”基因。一直以來,專家對動物幼崽比成年動物從傷害中更快恢復的原因感到困惑。 Lin28a基因在未出生嬰兒體內異常活躍,但隨著年齡增長,其數量越來越少。在對老鼠進行的試驗中,...
查看詳情
Icahn醫學院心血管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成功測試了一種強有力的治療療法,將其直接傳送到大型動物模型的心臟中逆轉了心力衰竭。新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13日《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
查看詳情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在酵母中任何一個基因缺失都會給生物體基因組施加壓力去進行補償,從而導致另一個基因突變。鑒于不同物種間DNA的保守性,他們的研究發現或許也適應于人類遺傳學,有可能對癌癥...
查看詳情
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綜合醫學中心的一項新研究,闡明了腸道細菌在免疫系統成熟中所起的作用,并提供了證據支持利用丁酸來治療克羅恩病一類的炎性腸病。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 這...
查看詳情
國際神經修復學會秘書長陳琳近日表示,中國為全球制定細胞治療技術標準的努力已經獲得可喜進展。 細胞和組織工程或再生醫學領域中最權威雜志之一的《CellTransplantation》(英文版)最新一期發表了題為《中...
查看詳情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強有力的機制,可以阻止白血細胞胡作非為。 免疫系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它的主要作用是對抗感染,但當它過度活躍時會導致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問題。例如,負責抗寄生...
查看詳情
中科院Cell Death Dis:光遺傳學技術破解癌癥增殖機制
近日,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下的國際學術期刊 Cell Death & Disease (2012 影響因子6.044;35/184 Cell Biology) 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神經工程研究中心王立平及楊帆...
查看詳情
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Ludwig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A high-resolution map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hromatin interactome in human cells”的文章,利用一種新型全基因組3C分析技術,...
查看詳情
纖維化(Fibrosis)是指在一個器官或組織為修復或反應過程而過度形成纖維結締組織的自然過程。纖維化可發生于多種器官,主要病理改變為器官內纖維結締組織增多,實質細胞減少,持續進展可致器官結構破壞和功能減...
查看詳情
如果惡性腫瘤可以全部切除,癌癥病人就有康復的可能。但一些腫瘤的體積很小,而且與健康組織相連,難以肉眼識別,往往成為“漏網之魚”,一有機會就復發。德國科研人員推出一種新型成像系統,有望將微小的惡性腫...
查看詳情
細胞骨架為每個植物細胞提供了一個內部支架,引導細胞壁的構建及生物整體的生長。調節細胞生長的環境和激素信號會導致這一支架重組。在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的一項新研究中,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的David E...
查看詳情
記者吳春燕11日從華南農業大學獲悉,在國家863重大專項支持下,通過3年多的技術攻關,在位于廣東省恩平縣的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基地沙湖原種豬場,我國首例采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選育的特級種公豬在...
查看詳情
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鋅可以通過阻止世界上最致命的一種細菌攝取一類重要金屬而將其“餓死”。由阿德萊德大學和昆士蘭大學的傳染病研究人員獲得的這一研究發現,為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工作設計出對抗肺炎鏈球菌...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