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許多罕見疾病都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例如鐮狀細胞貧血。然而,人們至今還未能確定引起復雜常見?。愶L濕關節炎等)的基因突變。 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六種復雜的常見病進行研究,向...
查看詳情
近日,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教授喬杰、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教授湯富酬和謝曉亮所領導的3個研究小組,共同完成了對單個卵細胞的高精度全基因組測序。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 2012年,...
查看詳情

日前,科學家們發現一種方法,能夠阻止瘧疾寄生蟲的繁殖,向瘧疾新療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22日的Nature Chemistry雜志上。研究人員發現,阻斷最常見的瘧原蟲中的一種NMT酶(N-Myristo...
查看詳情
在細胞間的通訊過程中,裝載小分子的胞外體非常重要。日前,科學家們首次描述了胞外體分選和裝載miRNA的機制,文章于十二月二十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這一機制的闡明,將有助于人們運送miRNA...
查看詳情
結核致病菌在上呼吸道中似乎掩蓋了自身的身份,避免了被感染殺傷細胞識別。細菌召喚肺臟深層區域更能容許其感染的白細胞,搭乘它們的便車進入到了宿主身體內。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12月16日的《自然》(Nature)...
查看詳情
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誘導人類多能干細胞分化為腎小管細胞,這是將來有一天使用再生醫學,而不是透析和移植,來治療腎功能衰竭的一項重大進展。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19日的American...
查看詳情
復旦大學科學家成功解析了哺乳動物骨髓造血關鍵蛋白TET2的三維結構,該成果對研究多種疾病的發病機制,尤其對血液腫瘤(如髓系白血病)治療性藥物開發有重大意義。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近日在線發表了這一...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發現,在C57BL/6(Black 6)小鼠的兩個亞系之間,存在單核苷酸多態性SNP ,而這一差異會影響小鼠對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的反應。研究指出,Cyfip2是可卡因應答的重要調控子。這一成果發表...
查看詳情
普利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雄性線蟲的精子和精液,會使雌性線蟲在生產后皺縮和死亡,文章于十二月十九日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致死效應是為了減少其他雄性獲得配偶的機會,增加雄性線蟲的...
查看詳情
日前,Leeds大學首次將一個重要基因上的突變,與特定類型的肌病聯系起來,這一發現將能幫助醫生們進行更準確的診斷。文章發表在Nature 旗下的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線粒體肌病會引起肌無力、運動問題和...
查看詳情
惡性瘧原蟲裂殖子入侵人紅細胞,是一個復雜的多步驟過程,由宿主受體和寄生蟲配體之間的特殊相互作用介導。日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科學家們,發現了瘧原蟲入侵人紅細胞期間的一個關鍵過程,更重要的...
查看詳情
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朝著治療腎病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們采用干細胞成功地培育出了腎臟,這一突破為改善腎病患者的治療鋪平了道路,預示著生物工程器官廣闊領域美好的未來。研究工作發表在12月15日的《自然細...
查看詳情
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證實,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TIGIT調控了NK細胞激活。相關研究論文已被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最新影響因子12.003)接受并在線發布。 中國科技...
查看詳情
在臨床試驗中檢測疫苗的有效性,需要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然而,諸如艾滋病、瘧疾和革登熱這樣具有挑戰性的傳染病在今天非常引人關注。為了加速疫苗的檢測,美國埃默里大學疫苗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建...
查看詳情
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化學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密歇根大學在一項合作研究中,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對去乙酰化調控酶Sirt5調控的琥珀酰底物進行了系統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在779個蛋白上鑒定出2...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發現了,某種類型的病毒在感染過程中會暫時形成一種管狀結構傳遞它的DNA,而在完成任務后則會將這一管狀結構溶解。這項研究工作發表在12月15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在新文章中,研究人員揭...
查看詳情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當前用于預測HF發展的危險分層方法(Risk stratification approaches)還不完善。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與健康科學學院(SMHS)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查看詳情
白血病特別具有侵略性的一種形式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在兒童中特別普遍,很難治療。目前,維也納獸醫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治療白血病的全新治療靶點。通過研...
查看詳情
阿爾茨海默氏癥的并發原因一直是困擾基因組學與遺傳學界的科學難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雷紅星全面分析了國外腦轉錄組的數據,發現在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的腦部轉錄組中,第19號染色體區域(chr19...
查看詳情
來自奧地利維也納分子病理學研究所(IMP)的Johannes Zuber研究小組,成功克服了一種特異關閉基因的獨特方法——RNA干擾(RNAi)的一些關鍵局限。通過采用一種優化設計,科學家們顯著提高了抑制基因的效率和準確...
查看詳情
醫學數據庫(如Disease Ontology)能夠幫助臨床醫生們,在病理學分析和臨床癥狀的基礎上,對疾病進行分類?,F在,為了改進疾病的分類法,科學家們將疾病與分子數據結合起來,發現了14個新的疾病關聯。 Ljubl...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隱藏于DNA中的第二重密碼。這一第二重密碼所包含的信息,將改變科學家們讀取DNA中的指令及注釋突變來了解健康和疾病的方式。 領導這一研究小組的是華盛頓大學基因組科學和醫學副教授John ...
查看詳情
最新發布的2014年1月國際學術期刊《控釋雜志》(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鄭海榮研究組的最新超聲給藥成果:脂質體-微泡復合物攜載化療...
查看詳情
2013年12月10日著名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謝曉亮、白凡課題組與北大腫瘤醫院王潔...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