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生物機體的生存依賴于其體內的一對信息載體分子:DNA和RNA,這兩個基礎化學形式構成了生命必需的兩大功能——呈現遺傳學,即可以編碼并傳遞給后代,第二是隨著進化發生適應性改變。這一領域一個長期存在的爭論就...
查看詳情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17日報道,一個由全球200多名科學家組成的大型團隊,近日發現一種名為HMGA2的“智慧基因”,據稱它的排列可直接影響一個人腦部的大小以及智商(IQ),該實驗結果或許可以解釋為何...
查看詳情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高柳廣率領的研究小組4月18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一種蛋白質既可增加成骨細胞也可減少破骨細胞,從而保護骨骼健康。據稱,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同時作用于...
查看詳情
來自慕尼黑理工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近日在阿爾茨海默氏癥模型小鼠中解析了阿爾茨海默氏癥相關蛋白β- 淀粉樣蛋白水平增高與神經功能異常的聯系,包括對個別皮質神經元、神經回路、感覺意識和行為的影響。相關研究結...
查看詳情
水楊酸是阿司匹林的一種天然成分,可直接激活與腫瘤抑制和血糖調控相關的一條信號通路,這或可解釋阿司匹林的某些長期健康益處,例如在預防癌癥方面的作用。在4月19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發布的一篇文章中...
查看詳情
巴塞羅那自治大學(INC-UAB)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Nurr1基因在神經元存活中所發揮的基本作用與突觸活動有關。這一發現發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志上,這項研究幫助科學家了解神經連接...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構建出了一種新型人類干細胞,并證實這種細胞具有分化形成多種特化細胞(specialized cell)的能力。研究人員將這種新型人類干細胞命名為內胚層祖(EP)細胞。相比于胚胎干細...
查看詳情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今日正式宣布,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深圳華大方舟與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石河子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合開展的“農業部綿羊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第一頭轉基因克隆羊已于2...
查看詳情
日本一項新研究發現,分析血液中兩種蛋白質的結合程度,就可以診斷是否患上抑郁癥。這一發現有望促進開發出用于診斷抑郁癥的試劑等,改善抑郁癥診斷缺少客觀指標,只能采用問診的局面。 神經突觸之間的神經傳導...
查看詳情
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開展的眼鏡王蛇毒OH-CATH30抗菌肽及衍生物的體內藥效學評價獲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美國著名藥理學和藥學雜志《抗微生物劑與化療》上。該研究由博士生李盛安等人在研究員張...
查看詳情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郭安源課題組,近日在國際期刊《核酸研究》上報告了關于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中miRNA和轉錄因子共調控網絡的生物信息學研究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礎上與同濟醫學院教授孫軍和協和醫院...
查看詳情
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小組18日發布報告說,他們利用小鼠試驗,發現了經放射治療后癌細胞轉移的機制,并可通過遏制這類細胞的轉移,防止癌癥的復發,有望開發出新的癌癥療法。 放射治療是與手術、化療并列的癌癥...
查看詳情
遺傳毒性評價是藥物安全性評價研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不但是先導化合物早期毒性篩選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規范的藥物臨床前安全性評價研究中重要的評價方法和技術,是判斷新藥能否進入臨床試驗的重要依據。目前,...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和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在新研究中解析了IL-17細胞因子家族成員IL-17F對于結腸癌發生發展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相關研究論文發布在4月11日的《PLOS ONE》雜志上。 來自...
查看詳情
依托上海交通大學建設的上海高校化學生物學E-研究院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從腺花香茶菜中提取的腺花素能夠誘導白血病細胞分化;同時,研究人員還成功捕獲了其在細胞內的靶蛋白——過氧化還原酶Ⅰ/Ⅱ,并依此闡釋了白...
查看詳情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日前發布研究成果說,具腫瘤抑制作用的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除可通過修復染色體異常來遏制乳腺癌和卵巢癌外,還能通過生成小核糖核酸來遏制癌癥。這一成果可協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治療藥物。 乳...
查看詳情
哈爾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組胚教研室科研人員最新研究發現,體細胞中rDNA(核糖體DNA)的活性與克隆胚胎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核仁活性和功能之間聯系密切,這一發現為重編程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切入點。相...
查看詳情
研究小組分析探討了癌癥中最常見的基因改變后,為開發抑制這種基因的藥物奠定了關鍵基礎。一項癌癥遺傳學研究指出MCL1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有助于保持細胞存活。這項新的研究針對抑制MCL1活性的化合物,并且研究了...
查看詳情
復制的染色體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所產生的兩個子細胞之間的平均分配,取決于“紡錘體組裝檢驗點”(SAC)的活性;在所有姊妹染色單體都已附著到雙極有絲分裂紡錘體上之前,SAC會使細胞周期一直處于暫停狀態。SAC的功...
查看詳情
科學家在本周《自然—方法學》雜志上撰文稱,他們發現一種新方法,可極大地改進出生后人體纖維原細胞轉化為神經細胞的效率。 通過使用轉基因手段讓細胞呈現轉錄因子混合表達的方法,纖維原細胞這種成熟的人體皮...
查看詳情
一個多世紀以來,很多人類學家和進化論心理學家一直認為,所有的人類都通過相同的方式來表達基本的感情,正如在每個地方,一個微笑、一次皺眉的意思是相同的,至少不會差很多。 不過,一項關于人們對計算機生成...
查看詳情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及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等基金資助下,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陸林課題組研究發現了一種基于學習記憶理論的模式——記憶喚起—消退操縱模式,用來防止藥物心理渴求和復吸。近日出...
查看詳情
近期來自麻省總醫院的研究小組在新研究中發現動物利用了一個我們從前未知的系統對病原體及毒素進行檢測并作出響應。并證實破壞動物細胞這一系統的核心功能將引發免疫和解毒反應,以及行為改變。研究論文發表在4月...
查看詳情
近年來利用單克隆抗體(mAbs)治療癌癥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抗體藥物偶聯抗癌藥成為了淋巴瘤和實體瘤強有力的新治療選擇,免疫調節抗體近來也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成效。開發治療抗體要深入了解癌血清學,蛋白質工程技...
查看詳情
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日前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能激活腦神經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基因,從而促進排卵。這一發現有望應用于不孕癥治療和促進家畜繁殖。 名古屋大學副教授束村博子等人10日在美...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