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細胞(Granulocyte)
粒細胞,又稱多形核白細胞或多形核中性粒細胞,是先天免疫系統中的一類白細胞,其細胞質中含有顆粒。核的形狀各異,通常分成三段。這使它們與單核非粒細胞區分開來。粒細胞是通過骨髓中的粒細胞生成過程產生的。在本文中,我們列舉了關于粒細胞的一些熱門問題。
粒細胞有哪些類型?
粒細胞是一種具有小顆粒(內含蛋白質)的白細胞。具體類型的粒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和嗜堿粒細胞(見圖1)。粒細胞,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有助于機體抵抗細菌感染。中性粒細胞是粒細胞中最豐富的一類,其他類型的數量較少。其他不是粒細胞的白細胞主要有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

圖1. 粒細胞的主要類型
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通常存在于血液中,其細胞核分裂成多個葉片。在細胞質中可以看到顆粒。它是最常見的吞噬細胞,占總白細胞數的50%至60%。
嗜酸粒細胞的細胞核也分裂成多個葉片(2至4葉)。由于在血液中具有強烈的傾向性,嗜酸粒細胞的數量是可變的。嗜堿粒細胞是骨髓和血液中最少見的細胞之一,其數量不到總細胞數的2%。該細胞也具有分裂的細胞核,但細胞核只有兩個葉片,并且連接兩個葉片的染色質不明顯。
粒細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通常情況下,粒細胞在抵抗病毒和寄生蟲感染的過程中既參與先天免疫反應,也參與適應性免疫反應。作為免疫反應的一部分,粒細胞會遷移到感染部位,并釋放多種不同的效應分子,包括組織胺、細胞因子、趨化因子、酶和生長因子。
高粒細胞計數意味著什么?
這種現象在過敏性疾病(哮喘、蕁麻疹、支氣管肺曲霉病、過敏、濕疹)、某些藥物反應(青霉素、鏈霉素、紅霉素、阿片類藥物等)、寄生蟲病、結節性動脈炎和沃它癥綜合征、皮膚病、血液惡性腫瘤和新生物性疾病、放射線、苯、早期猩紅熱(嗜酸性粒細胞8%-20%增加)、甲狀腺功能亢進、心內膜炎和心肌病等情況下較常見。此外,急性感染和輕度感染易出現嗜堿性粒細胞增加;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也會顯著增加。
粒細胞數量的增加是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細胞癌的響應。異常高的白細胞計數通常表明感染或疾病。
什么是粒細胞增多癥?
粒細胞增多癥是指血液中粒細胞過多的情況。這種情況與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CML)和其他骨髓疾病密切相關。它是一種高白細胞計數的疾病。
CML最常見于老年人,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人群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影響。那些曾接受過輻射暴露(如癌癥治療中的放射線治療)的人患CML的風險也更高。
患有CML的人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異常出血、頻繁感染、疲勞、食欲喪失、皮膚蒼白、身體左側肋下疼痛以及睡眠時過度出汗。
CML會導致骨髓和血液中積累未發育成熟的粒細胞。通常情況下,骨髓以受控方式產生未成熟的干細胞,然后這些細胞會成熟并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或血小板。
粒細胞計數偏低意味著什么?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見于傷寒、急性瘧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腎上腺功能亢進、腎上腺和應激狀態。
然而,嗜酸性粒細胞數量的增加通常與過敏(哮喘、蕁麻疹)和寄生蟲感染有關。一些皮膚疾病,如濕疹,以及一些血液疾病也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并且它們與感染性疾病也有關系。簡而言之,嗜酸性粒細胞的增加不能診斷疾病。
臨床正常參考值為:0-0.7×109/L(男性)和0-0.65×109/L(女性)。
粒細胞的標記物
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我們在下表中列出了粒細胞的常見標記物。粒細胞標記物是指能夠將特定類型的細胞與其他類型的細胞區分開的一些特殊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