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來自沖繩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學(OIST)的一支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們,完成了對兩個稱作為柱頭蟲(acorn worm)的小水生生物物種的測序,顯示相比于許多其他動物,我們與柱頭蟲共享了更多的基因,確立了它們是我們的遠親...
查看詳情
神經系統要伴隨我們終生,但許多疾病和損傷會壓倒神經元的維持和修復能力。日前,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的研究人員,通過光遺傳學技術成功促進了斑馬魚受損神經回路的修復。...
查看詳情
想象一下你發生了骨折或接受了髖關節置換術,你需要形成骨骼,但你愈合的很慢——這是老年人的一個普通事實。你不是形成骨骼,而是形成了脂肪。最近,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對于支持...
查看詳情
與其它動物相比,黑猩猩是相當聰明的:它們能使用工具,用復雜的聲音交流,也能較好地解決問題。不過,黑猩猩的大腦還遠不能與人類大腦媲美。那么人類大腦為何如此強大呢?Science網站介紹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人...
查看詳情
細胞維持生命的化學活動會生成許多簡單的化合物,它們被稱為代謝物。科學家們最近發現,生命初始階段的代謝物改變能調控胚胎干細胞的發育。這項研究于十一月十六日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 人類卵...
查看詳情
最近,法國蒙特利爾臨床研究所(IRCM)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André Veillette的帶領下,通過研究一種類型的免疫細胞,確定了新型腫瘤免疫療法一個新靶點的作用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
查看詳情
在過去的幾年里,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利用天然存在的細菌免疫系統CRISPR/Cas9來失活或糾正任何生物體內的特定基因。然而,CRISPR/Cas9持續地發揮基因編輯活性,帶來了額外編輯不必要位點的風險。 現在,來...
查看詳情
來自吉林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利用CRISPR/Cas9系統高效構建出了myostatin (MSTN)基因突變豬。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11月13日的《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吉林大學的逄大欣(Daxin Pang)教授及焦虎平(...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發現,水母(平凡的海洋生物)經過漫長的進化變成了生活在其它動物體內的奇特寄生蟲。這項研究發表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Myxozoa是感染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宿主的微小寄生蟲,由少...
查看詳情
渥太華大學和渥太華醫院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杜氏肌營養不良(DMD)能夠直接影響肌肉干細胞。這項研究發表在十一月十六日的Nature Medicine雜志上,顛覆了人們長期以來對這種疾病的理解,為實現更有效的治療奠...
查看詳情
最近,康奈爾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師,開發出一種專門的白細胞——被稱為“超級自然殺傷細胞”,能夠在淋巴結中找到癌細胞,并只有一個目的:摧毀它們。這一突破可停止癌癥轉移的發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本月的《...
查看詳情
發布在11月11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報告了Oropetium thomaeum幾乎很完整的基因草圖。Oropetium thomaeum是一種耐旱草類,在遭受極端干旱后當獲得水分之時會再度生長。 Donald Danfo...
查看詳情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醫學及牙科學院的腫瘤學教授Michael Hendzel非常清楚,幾乎沒有人能控制他們遺傳密碼的穩定性。但是,他希望,他最新的一項研究,將有助于影響醫學這一難以捉摸和重要的一面。最近在《Nature...
查看詳情
在我們的DNA深處潛伏著許多“寄生蟲”,那就是被稱為跳躍基因的轉座子。這些尾巴很長的家伙如果插入健康的基因,就可能會引發疾病。不過迄今為止,人們還不清楚這種尾巴對于轉座子的跳躍有何作用。 密西根大學...
查看詳情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5年生存率<1%,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 最近,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
查看詳情
如果一種疫苗能夠保護人體免受多種不同病毒的感染會怎樣?這一概念離變為現實又進了一步。 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鑒別出了一種“廣泛中和”抗體,可保護人體對抗多種親緣關系較遠的甲病毒(alphaviru...
查看詳情
冠狀病毒(CoV)是目前基因組最大的一種RNA病毒,能夠感染人類引起多種急性和慢性疾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SARS以及之前困擾韓國的MERS。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SARS樣冠狀病毒。這項發表在N...
查看詳情
人多能干細胞(hPSC)能夠成為機體內任何類型的細胞,在疾病模擬、藥物研發和細胞治療(從心血管疾病到阿爾茨海默癥)方面有很大的潛力。不過hPSC移植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這些細胞可能在體內發展為腫瘤。 加州...
查看詳情
近期,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東方亞美基因科技研究院和南方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Oncotarget》發表題為“Knock out CD44 in reprogrammed liver cancer cell C3A increases CSCs s...
查看詳情
生物標志物,可讓研究人員根據相對非侵入性的血液檢測,對疾病進行診斷和分期,目前已經確定了幾種類型癌癥生物標志物,但對于大多數癌癥來說,仍然是難以捉摸的。延伸閱讀:打開癌癥生物標志物的潘多拉之盒。 ...
查看詳情
無法治愈的星形細胞瘤,包括尤其惡性的膠質母細胞瘤,會像菌絲體一樣擴散性生長進入健康腦組織中。因此,采用手術無法完全切除這些腫瘤,縱使給予強化治療它們也常常會在某一時刻再度開始生長。這些腫瘤具有有效...
查看詳情
最近,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細菌細胞內的一類蛋白質,能夠從事一種“搜救”型的活動,搜尋錯配的DNA,并修復它,以阻止可能與某些癌癥相關的危險突變。 密歇根大學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副教授Lyle Si...
查看詳情
閉上眼睛我們也能摸到自己的鼻尖,這多虧了人體的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這種感覺是正常行動和保持平衡的基礎,比如步行。 數十年以來,生物學家一直在神經末端尋找介導本體感覺的關鍵蛋白,這種蛋白能...
查看詳情
最近,牛津大學和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某種遺傳標記,可以用來理解人們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十一月九日的《Nature Genetics》雜志。延伸閱讀:JCB:“好脂肪”可幫助控制2型糖尿病。 ...
查看詳情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一項新研究證實,人類遺傳密碼的“語法”遠比世界上最精心建立的語言還要復雜。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的研究結果,解釋了人類基因組如此難以解譯的原因——并有助于進一步了解遺傳...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