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近期,研究人員揭示了寨卡病毒產生的一種蛋白質——NS1蛋白的分子結構,該蛋白質被認為參與病毒的復制及其與宿主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 這項研究是由密歇根大學牽頭,與普渡大學合作完成的。這些結果為世界各地...
查看詳情
最近,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證明,我們有可能實時地、有選擇性地測定DNA序列片段,從而大大減少了分析生物樣品所需的時間。 在Nature子刊《Nature Method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新的技術,...
查看詳情
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居里研究院和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詳細地查看了磁性哺乳動物失活X染色體緊密包裝的小結構——巴爾氏小體(Barr body)的內部,并開發出了一個模型系統,其有可能成為了解染色體結構和基...
查看詳情

越來越多的證據凸顯了microRNAs在介導p53腫瘤抑制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近期,來自美國杜蘭大學醫學院和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eLife》發表題為“Inactivation of oncogenic cAMP-spe...
查看詳情
說到寄生蟲,我們想到最多的可能就是它們給動物和人類造成的損害。最近,有科學家發現,寄生蟲——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分泌的特定蛋白質,可激發小鼠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已發展起來的卵巢腫瘤,或許可...
查看詳情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任特別研究員丁顯廷(Xianting Ding)七月二十日在Nature雜志發文探討了老藥新用的問題。他在文章中呼吁,藥物篩選領域應當更加重視老藥新用研究。改變藥物原本的用途,用它們治療...
查看詳情
來自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的研究人員證實,MiR-34a通過RBP2/NOTCH1/CYCLIN D1共調控網絡促進了人類脂肪干細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向成骨細胞分化。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7月21日的《Stem Cell Re...
查看詳情
最近,有研究首次證明了β細胞“中心(hubs)”在胰腺中的顯著作用,從而表明糖尿病可能是由于少數特殊細胞的故障導致的,而不是所有β細胞的行為。 研究人員利用光遺傳學和光藥理學(photopharmacolo...
查看詳情
合成生物學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編程細胞執行一些新功能,如響應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發出熒光,或是響應疾病標記物生成藥物。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工程師們朝著設計出復雜得多的回路邁進了一步,編程細胞記住并...
查看詳情
人類大腦被譽為是“進化的最高杰作”,但我們對自己的大腦其實并不了解。七月二十日,Nature雜志上發布了迄今為止最準確的“終極大腦圖譜”。這份圖譜結合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數據,將幫助人們解決一個世紀以來有關...
查看詳情
最近,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分析癌細胞雜亂基因組的新方法,使研究人員首次能夠同時識別兩種不同類型的癌癥相關基因變化,并確定兩者之間的聯系。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生物學系副教授馬建(音譯...
查看詳情
最近,一項新的科學研究確定了“為什么結直腸癌細胞依賴于一種特定的營養物質”,并找到了一種使其餓死的方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皖南醫學院、第三軍醫大學和蘇州衛生職業技術...
查看詳情
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將合成生物學用于治療的新策略。這種方法使得能夠在小鼠的病灶部位持續地生成及釋放藥物,同時限制了隨時間推移生成這些藥物的工程菌群的大小...
查看詳情
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老爸老媽在津津樂道你的童年往事,但你卻完全沒有印象。實際上,在兩歲到四歲這段時期我們形成的記憶很快就會被忘掉。這個現象被科學家們稱為幼兒期失憶。 既然留不下什么記憶,那...
查看詳情
第二軍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7月19日的《免疫》(Immunity)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Control of Innate Immunity”的綜述文章,探討了翻譯后修飾對于天然免疫的控制。 今年...
查看詳情
由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提出,零散的基因活性爆發并非是偶然事故,而有可能是遺傳調控的重要特征。研究人員發現稱作為增強子的DNA片段可以提高這種爆發的頻率,表明這種爆發在基因控制中起作...
查看詳情
最近,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陳宙峰博士為首的一個研究小組,弄清了“感覺神經細胞是如何協力將皮膚瘙癢信號從皮膚傳給脊髓,然后將這些信號傳遞給大腦的”的問題。他們的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科學家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查看詳情
基因組先鋒Craig Venter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對超過1萬人的基因組進行了深度測序,這也許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高質量測序研究。他們精細定位了個體基因組的差異,并展示了哪些突變特別容易引起疾病。 在這項研...
查看詳情
浙江大學的鄭樹森院士是我國著名的肝膽胰外科學家和醫學教育家,中國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聯合移植的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他的夫人李蘭娟院士則是我國人工肝技術的開拓者。鄭樹森、李蘭娟院士是我國學術界少見的院士...
查看詳情
就算是一個小小的細胞也擁有自己的記憶。Basel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Cell Reports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蛋白質對(protein pairs)是細胞記憶的基礎。 與人類大腦相似的是,細胞也擁有某種記憶能夠儲存信息。...
查看詳情
如今,人們開始利用液體活檢技術來診斷癌癥,以及監測治療效果,不過靈敏度是個問題。美國猶他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PLOS Genetics》上發表文章,稱來源于腫瘤的DNA片段比來源于正常細胞的片段...
查看詳情
最近,有研究報道CRISPR-Cas9系統能夠靶定病毒RNA,因此這種現象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Cas9是否也可能影響細胞mRNAs的翻譯。7月13日,來自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查看詳情
MECP2的突變會引起神經發育性疾病Rett綜合征(RTT)。RTT是一種常發生在女童身上的神經系統疾病,屬于嚴重的自閉癥譜系障礙。患者會出現類似自閉癥的行為、喪失運動控制能力、呼吸不規律以及骨骼問題。 RTT中...
查看詳情
巨噬細胞與樹突狀細胞能夠識別病原體特有的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從而引發炎癥反應。胞外的PAMP能夠被細胞表面TLR以及C-type lectin等天然免疫受體所識別。此外,巨噬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