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來自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腫瘤衍生的CXCL1通過招募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促進了肺癌生長。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近期的Journal of Immunology Research雜志上。 我國著名的免疫學家曹雪...
查看詳情
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了一種遺傳編碼蛋白質光交聯劑,其帶有可轉移的、質譜可識別的標簽。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7月27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
查看詳情
來自清華大學、劍橋生物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蘭尼堿受體1(RyR1)的中央結構域是遠距離變構門控通道開放的傳感器。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7月29日的《Cell Research》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清華大學的顏寧...
查看詳情
一直以來,困擾艾滋病毒疫苗發展的一個主要謎團是:為什么有些人感染了病毒幾年后,產生了所需的抗體,但是一種疫苗卻似乎不能誘導相同的反應。 最近,杜克大學人類疫苗研究所的科學家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
查看詳情
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的科學家們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研究了影響不同血細胞發育的因子。他們的研究顯示某些分子機制并未像先前認為的那樣關系密切。這一研究發現有助于增進我們對白血病和貧血等疾病的...
查看詳情
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ISB)的資深研究員Ulrike Kusebauch博士在7月28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發表研究報告,描述了與ISB、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及其他一些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合作開發出人類SRMAtlas的成果。 ...
查看詳情
來自新加坡癌癥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促進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發生的新基因變異。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個亞型,在該病的發病過程中會出現早幼粒細胞的異常積累。這項研究共包含了大約220個病人樣本...
查看詳情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Obesity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圣路易斯大學(Saint Louis University)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肽類激素adropin的水平會根據機體碳水化合物的消耗而發生改變,同時其還和脂類代謝存在一...
查看詳情
發表在7月28日《細胞》(Cell)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降低胰腺癌細胞中抗氧化劑的水平可以幫助殺死它們,表明了針對這一惡名昭著的致命癌癥一種全新的治療策略。由于胰腺位置隱蔽,早期胰腺癌很難被發現,多...
查看詳情
近年來,抗生素濫用現象使耐藥菌日漸增多,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如今任何新抗生素都是受歡迎的,因為有效的抗生素越來越少了。本周Nature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類鼻子里的共生菌能夠生產...
查看詳情
最近,研究人員不通過遺傳操縱,制備出了具有更長端粒的嵌合小鼠。這些小鼠將帶給我們關于長壽和癌癥的什么信息呢? 端粒是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重復的、富含GC的序列,它們可以保護染色體不被降解。在脊椎動物...
查看詳情
最近,英國John Innes中心的科學家們,對于理解“植物如何開始開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雜志。 這一新的研究揭示了春化過程中一個以前未知的步驟,將一個負責開花時間的重要基...
查看詳情
最近,研究人員通過操縱斷裂的DNA鏈——它們就好像鞋帶一樣,弄清了“細胞中的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是如何修復雙鏈DNA斷裂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7月20日的《Nature》雜志。 非同源末端連接是DNA修復、基...
查看詳情
青光眼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致盲原因之一,屬于致盲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這種疾病的風險因子包括眼內壓升高(IOP)、年齡增大、遺傳學變異等。目前人們主要通過眼藥水、激光手術或傳統手術來治療青光眼。 愛荷華大...
查看詳情
當一個細胞變得與鄰近細胞不同的時候,皮膚、肌肉、肝臟或其他類型的組織中就會出現癌癥。雖然生物學家對于“發育過程中組織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已經了解很多,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動物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同一組...
查看詳情
這是一個自然奇觀:增殖細胞能夠精確地復制自己的遺傳物質,一次且只有一次,當分裂成兩個子細胞時,從空間上分離所得的兩套染色體。在我們的一生當中,僅有在我們的血液系統中,每分鐘就有約5億個細胞在骨髓中...
查看詳情
大多數癌癥藥物都被設計來阻止細胞生長,這是癌癥的一個標志,控制細胞生成成千上萬種蛋白質的信號通路是一個受歡迎的靶標。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這一信號通路中一個有前景的新藥物靶...
查看詳情
幾個世紀以來,光學顯微鏡的“衍射極限”一直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近年來,科學家們從不同途徑“突破”了這一極限,使人們能夠分辨相距少于200nm的兩個物體。這種超高分辨率顯微技術也因此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化...
查看詳情
一些記憶似乎是聯系在一起的。想想你生命中一次重要的經歷。你或許也會記起大約發生在那個時候的另一個經歷,比如你在婚禮上交換誓言之后,你的朋友們在當晚的遲些時候跳起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舞蹈。這兩種記憶以某...
查看詳情
惡性黑色素瘤轉移到大腦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相當于死刑判決。微轉移是癌癥擴散初期的標志性事件,但傳統方法難以發現到這么微小的變化。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在大腦中檢測黑色素瘤微轉...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B)的研究人員發現,青春之泉可能存在于一個名為Nanog的胚胎干細胞基因中。在他們開展的一系列實驗中,這個基因在一些對于防止骨質疏松、動脈阻塞和其他變老跡象至關重要的...
查看詳情
端粒酶,一種自然存在于人體中的酶,是已知最接近“細胞長生不老藥”的物質。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巴西和美國的研究人員證實性激素可以刺激這種酶的生成。 他們在罹患與端粒酶編碼基因突變相關的一些遺傳疾病...
查看詳情
去年秋天,千人基因組計劃(1000 Genomes Project)揭示了人類基因組中8800萬個突變,但科學家們并不清楚其中大部分突變對于人體健康的意義。而且遺傳變異與疾病之間的已知關聯,其實很多也并不明確。科學家們如...
查看詳情
CRISPR是規律成簇的間隔短回文重復(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的縮寫。CRISPR與內切酶Cas9是一對好基友,細菌依靠它們組成的防御系統對抗外來侵略者。CRISPR-Cas9能夠...
查看詳情
薩摩亞(Samoas)有著世界領先的的肥胖率,這是一個新的現象,受到全球快速轉向高熱量加工食品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的嚴重影響。 然而,近期在《Nature Genetics》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近一半薩摩亞人都有...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