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癌癥診斷往往是先發現原發腫瘤,然后才知道是否存在腫瘤細胞的轉移。不過有5-10%的情況是先診斷出腫瘤轉移,卻沒有檢測到原發腫瘤,也就是所謂的CUP(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由于不清楚腫瘤的類型,這...
查看詳情
近日,記者從香港大學處獲悉,由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李學臣團隊及其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伙伴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共同發表了有關新型抗生素Teixobactin的...
查看詳情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專家研發出一種針對B細胞腫瘤的新型抑制劑PI3Kδ/V-IN-01。它是針對激酶PI3Kδ和Vps34的雙重抑制劑,能夠更強烈抑制...
查看詳情
從1893年至今,幾乎在每年的夏季,年輕的發育和進化生物學者都會涌向美國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鉆研業內的技術。在該校全球有名的海洋生物學實驗室中,參與其年度胚胎學課程的學生都會解剖海膽和櫛水母,此外還會...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Stowers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微生物組的構成,與宿主的免疫反應、機體的自愈能力之間,有一種明確的聯系。 他們發現,渦蟲微生物群落的一個急劇變化,可使得這種淡水扁蟲失去它的再生能力。這...
查看詳情
最近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揭示了“CRISPR-Cas9機器在活細胞內如何運作”的重要新細節,對于開發使用強大基因編輯工具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
查看詳情
減肥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不容易堅持下去,不過,現在你肯定又有了新的動力,因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又發現8種類型的癌癥與超重和肥胖有關。它們分別是:胃癌、肝癌、膽囊癌、胰腺...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UT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通常位于細胞內脂滴表面的一種蛋白質——在耐力運動員的肌肉中特別豐富,可以啟動脂肪更有效和有益健康的進行分解。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查看詳情
根據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和Perlmutter癌癥中心的一項研究,細胞類型之間的內部沖突可以解釋免疫系統難以識別和攻擊胰腺癌的原因。遏制這種混戰有潛力使得治療更有效。 這項發表在8月25日《細胞》(Cell)...
查看詳情
斯坦福大學的Euan A. Ashley近日在《Nature Reviews Genetics》發表了一篇綜述,探討了基因組測序的臨床應用。這篇文章覆蓋了多個話題,從人類參考基因組的種族背景到精準醫療的公眾興趣。他也從技術角度討...
查看詳情
大自然的做事方式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Duke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研究基因活化的時候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將自己的發現發表在八月二十五日的Cell雜志上。 糖皮質激素的信號傳導系統是人類應激反應的一部分,...
查看詳情
轉化生長因子TGFβ在胚胎發育階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負責調控細胞的生長和特化。人們發現,TGFβ會對癌性腫瘤產生復雜的影響,它既能抑制腫瘤生長,也能刺激癌癥發展。Science Signaling雜志最近發表的...
查看詳情
肺臟是許多癌癥一個常見的轉移部位。現在研究人員在小鼠中確定了,在肺臟中抗癌免疫反應受到抑制的機制。這一機制與氧氣抑制T細胞的抗癌活性有關。采用遺傳方法或藥物來抑制免疫細胞的氧感應能力可以阻止肺轉移...
查看詳情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Perelman醫學院病理學和實驗醫學助理教授Jorge Henao-Mejia博士領導的一項研究,稱作長鏈非編碼(lncRNAs)的特殊RNA分子是維持免疫健康的關鍵控制因子。這一研究發現為以一組白細胞異常壽命為...
查看詳情
Cell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向人們展示了細胞癌變所需的“完美風暴”。劍橋大學和St Jude兒童醫院的科學家們發現,越容易滿足癌變條件的器官,發生癌癥的機率也就越大。 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夠...
查看詳情
在Lewis Carroll寫的《愛麗絲魔鏡之旅》(Through the Looking-Glass)這本書中,紅皇后向愛麗絲解釋說:“你必須盡力地不停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用中國話說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逆水中要...
查看詳情
干細胞有可能是癌癥風險的主要決定因素,這一觀點在科學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一些研究人員堅持認為,環境致癌物質對決定癌癥風險起更重要的作用。現在,來自圣猶他兒童研究醫院和劍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完成了一...
查看詳情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證實,源自誘導多能干細胞的心肌細胞能忠實反映供體原始心臟組織中關鍵基因的表達模式。這些細胞可以作為患者的替身,幫助醫生們判斷治療藥物的副作用。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于八月...
查看詳情
由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揭示出了,腫瘤自發性改變一些分子特征導致腫瘤由混合細胞群組成,要求采用幾種藥物進行治療的機制。在發表于9月1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研究論文中,該研究小...
查看詳情
我們體內生活著不計其數的微生物,它們組成的生態系統就是微生物組。近幾年人們發現微生物組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微生物組研究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甚至被稱為是人體的“第二基因組”。 研究者們普遍...
查看詳情
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癌癥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在中國每年有近150000例新診斷的病例。宮頸癌在發展中國家尤其常見,因為在那里早期篩查還不普遍。科學家們發現,幾乎所有宮頸癌都是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HPV...
查看詳情
CSN6是組成型光形態發生因子9信號復合體的一個關鍵亞基。CSN6可以通過泛素-蛋白酶體系統調控癌癥相關蛋白(比如p53、c-myc和c-Jun)的降解,因此受到了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 西南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Oncogene...
查看詳情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不僅是炙手可熱的研究技術,也在最短的時間內走出實驗室,邁向臨床。今年6月,美國NIH的重組DNA顧問委員會已經給美國的第一例臨床試驗開了綠燈。研究人員計劃用CRISPR/Cas9來增強癌癥療法。 ...
查看詳情
理解腫瘤與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是發現預后指標、降低藥物抗性和開發新藥的關鍵。為此,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能夠綜合性分析腫瘤免疫的計算方法。該方法可以對腫瘤浸潤免疫細胞進行評估,幫助人們理解癌...
查看詳情
在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中,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揭開了黑色素瘤(最具侵襲性的皮膚癌)的轉移機制。 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發現,在擴散到其他器官之前,...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