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綜述:邁向精準醫療的挑戰
日期:2016-08-29 08:59:41
斯坦福大學的Euan A. Ashley近日在《Nature Reviews Genetics》發表了一篇綜述,探討了基因組測序的臨床應用。這篇文章覆蓋了多個話題,從人類參考基因組的種族背景到精準醫療的公眾興趣。他也從技術角度討論了復雜區域的變異檢出。
Ashley認為,基因組學中許多現有的標準,從測序儀到分析工具,是為基礎研究的應用而開發的。如果信息不準確,那么后果沒有在臨床背景下那么嚴重。在整個綜述中,他認為需要克服的挑戰是“讓基因組學達到臨床級”。
對于人類基因組中難以準確解釋的區域,如重復序列、結構變異、片段重復等,Ashley是這樣描述的。“這種基因組復雜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挑戰性,僅僅是因為現在流行的短讀長測序技術無法評估它,”他寫道。重復擴增疾病的特點是有一長串的簡單重復,如亨廷頓舞蹈病(Huntington disease),它們比讀長要長得多,因此人們用短讀長測序儀難以準確重建這些區域。
他還引用了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著名的多態性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區域,這也是短讀長測序儀的絆腳石。“MHC很難用短讀取的方法來分辨,是因為缺乏單體型的綜合目錄,也缺乏相位信息,即對來源的親本染色體的了解,”他指出。不過,相位數據對多個臨床應用都很重要,包括HLA基因的定相,它與100多種疾病和許多藥物反應相關聯。
Ashley認為,長讀取測序有望解決許多問題。“長讀取測序有助于de novo組裝,也自動提供相位信息,”他寫道。“這種測序帶來了基因組的更完整圖像。”長讀長可輕松跨越結構變異,甚至是長片段重復,這樣就能夠完全重建這些臨床相關的區域。他還指出,那些破壞開放閱讀框的變異,如結構變異,通常更有可能引起疾病,并強調了由致病的結構變異引起的25種臨床病癥。
Ashley最后提到了改善臨床基因組學的準確性的方法,包括降低對參考序列的依賴,讓定相變得常規,改善插入缺失和結構變異的檢出,鑒定基因組的復雜區域,并最大限度提高基因組覆蓋的成本效益。他還提醒我們未來有多遠。“受技術進步所推動,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遺傳元件的發現一直是人類遺傳學的發動機,”Ashley總結道。“根據這一基礎,精準醫療將利用所獲得的知識來重新定義疾病,開發新的療法,并為以后的患者帶來希望。”
上一篇: Cell:信號傳導比你想象的更復雜
下一篇: Cell揭示癌癥之王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