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有研究發現,人體內本該攻擊某些病毒的T細胞表面存在能給病毒“帶路”并引發感染的受體。為堵住這一“內應通道”,俄羅斯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技術,為T細胞找到了抵御某種特定逆轉錄病毒的新抗體。...
查看詳情
Nature子刊公布開創性新發現:2000個遺傳突變解釋癌細胞遺傳復雜性
美國Cedars-Sinai醫院的研究人員在食道癌組織樣品中發現了超過2000個遺傳突變,從中詳細解釋了癌癥復雜性,這些發現表明即使是單個腫瘤的不同區域,也具有不同的遺傳模式。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Genetic...
查看詳情
LncRNAs的表達失調,已經在許多類型的癌癥中被發現過,這表明它們可能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HULC(Highly Up-regulated in Liver Cancer)基因是首先在肝細胞癌(HCC)中被表征的。然而,HULC的...
查看詳情
炎癥和癌癥之間的分子聯系,雖然有著極大的發病學意義,但是目前仍然還不太明確。由IL-6和其他促炎性細胞因子激活的JAK2/STAT3通路,作為癌癥發病的一個關鍵環節,已經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但是其在癌細胞中活...
查看詳情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研究所研究員洪國藩成功研發出了低溫封閉多級PCR(Lcn-PCR)技術,克服了普通PCR技術的自身缺陷,同時具有超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并能排除環境的交叉污染,具有完全的自...
查看詳情
Nat Med推出強大的大腦研究新工具:超越之前的多種技術方法
人類的大腦被認為是我們這個宇宙中最復雜的構造,它包括860億個神經元,以及數萬億未知的映射連接。幾千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汲汲于了解其產生行為的機制,這也是解答如何治療精神失序癥的關鍵所在。 正是由于人...
查看詳情
癌癥研究大師Nature發表新觀點:lncRNAs能編碼具有重要功能的多肽
過去十年間的科學研究幾乎都集中在基因組中2%的蛋白編碼區域,卻忽視了占據大部分的那98%,也就是之前被稱為“垃圾”DNA的非編碼遺傳物質。但是越來越的研究證明這些區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近期來自貝斯以色列女執...
查看詳情
Nature Medicine發布早產研究重大突破:誰能想到它能預防早產
早年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陳康博士對早產有自己的看法,早產影響了許多家庭,是嬰兒死亡和導致長大后出現疾病的主要原因。近期陳康博士研究組提出了一種關于早產的新觀點:他們發現母體中的一種免疫細胞在炎癥...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確定了在胚胎發育期間控制皮膚細胞是生長為汗腺還是毛囊的相關信號和時間點。他們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中,團隊描述了“他們如何使用小鼠的獨特屬性來了解皮膚...
查看詳情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Roderick MacKinnon分子神經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實驗室的一項新研究,首次確定了一個離子通道的完整結構,該離子通道對于“通過以極快速度將鉀離子發出細胞的細胞電信號傳送”起著重要的作用。 ...
查看詳情
浙江大學細胞發育研究所,動物科學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抑癌基因p53的異構體同樣在重編程過程中會被激活,維持重編程細胞的遺傳穩定性。這對于了解iPS細胞在再生醫學上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研究成果公...
查看詳情
Nature重磅!CRISPR先驅Doudna發現新的CRISPR-Cas系統
微生物將CRISPR-Cas系統用于免疫,但是它的2型系統——通常利用核酸酶Cas9,已被改造用于基因組編輯。最近,研究人員通過對美國科羅拉多一個酸性礦山排水處和猶他州一處噴泉的土壤、地下水樣品進行宏基因組分析...
查看詳情
科學家開發新的CRISPR系統——可調、可逆的一步式基因表達控制
控制基因表達水平的能力,是生物學中的一個主要任務。一種廣泛使用的方法是刪除一個感興趣的非必須基因(Knockout),或者多步重組讓一個感興趣的基因表達減少(Knockdown)。然而,這些遺傳學方法是費時費力的...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現,抑郁癥癥狀的輕重與血液中的某些代謝物相關。這一發現有望用于開發測評抑郁癥嚴重程度的方法及研發相關藥物。 目前,判斷抑郁癥癥狀的輕重主要依據患者自述和醫生問診,存在一定的人為...
查看詳情
研究人員發現,懷孕似乎能夠導致大腦結構的長期改變,這種轉變可以促進一個母親具備照顧新生兒的能力。 這項基于大腦掃描的研究發現,懷孕女性大腦中特定區域中的灰質體積減少,這種轉變會持續至少2年的時間。...
查看詳情
日前,一項刊登于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此前彼此獨立能夠維持癌細胞活性的關鍵酶類實際上能夠互相協作來刺激腫瘤生長,文章中研究者對這兩種...
查看詳情
去年Broad研究所的張鋒研究組采用了一種新生物信息學方法發現了暫時被命名為C2c1、C2c2和C2c3的新蛋白,這些蛋白的發現有望進一步擴大基因組編輯工具箱,為生物醫學研究開辟新的途徑。 近期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
查看詳情
青年千人學者發表Cell新文章:兩種新型CRISPR-Cas系統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美國Sloan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PAM-Dependent Target DNA Recognition and Cleavage by C2c1 CRISPR-Cas Endonuclease”的文章,介紹了近年來新發現的CRISPR-Cas系統:C...
查看詳情
—耐藥細菌嚴重威脅著全球公共衛生,造成了越來越多的高死亡率疾病,如肺炎、腹瀉和敗血癥等。對抗細菌耐藥性的挑戰之一是部分偏遠地區由于缺乏設備和技術人員而無法檢測細菌藥物敏感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
查看詳情
新的研究數據顯示,激素原轉化酶的缺乏與Prader-Willi綜合征激素異常有關。 Prader-Willi綜合征是由下丘腦功能障礙引起的,其癥狀包括在童年就開始表現為食欲旺盛和嚴重肥胖。 “盡管我們很早就知道,基因與...
查看詳情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Transfer of convalescent serum to pregnant mice prevents Zika virus infection and microcephaly in offspring...
查看詳情
近年來,人們開始利用新一代測序來鑒定癌癥相關的改變,從而指導癌癥治療和預后。然而,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兩家測序公司的產品來分析同一患者的樣品,發現結果竟然大相徑庭。上周,他們于《JAMA Onco...
查看詳情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創新的化學-遺傳學檢測方法監測了一種十分重要的酶家族的不同成員酶活性,確定了這三種蛋白靶向和改變的蛋白。并且在乳腺癌細胞中證實改變一些基因開啟和關閉的方式...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科學家們,對于細胞內一個過程中的重要步驟,生成了目前最為詳細的三維圖像,細胞通過這個過程來創建負責生產所有重要蛋白質的納米機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2月15日的《Science》雜志...
查看詳情
中科院學者受邀發表綜述:總結miRNAs的研究進展與實驗方法
中科院生化細胞所課題組長鮑嵐研究員課題組近年來致力于初級感覺神經元軸突中非編碼RNA 的功能和調控機制研究,近期她與王斌博士受邀發表題為“Axonal miRNAs: Localization, Function and Regulatory Me...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