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Cancer Res:剪接蛋白SRSF2在肝癌發生發展中的調控作用
1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健康研究院(暫名)馮英組的最新研究進展“SRSF2 regulates alternative splicing to dr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查看詳情
酪氨酸激酶RTK(58種,20類受體型)是位于細胞膜上的信號轉導開關,通過調控其活力已成功發展了多種靶向藥物,如抗癌明星藥物易瑞沙Iressa®、特羅凱Tarceva®、索坦Sunitinib®、 赫賽汀Herceptin&re...
查看詳情
洛桑聯邦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革新性測序技術,能更快,更準確,更高效的分析DNA結合蛋白,這將會改變遺傳學的游戲規則。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6日的Nature Methods雜志上。 基因是指產生細胞所有...
查看詳情
在建筑學方面,海貍筑壩的高超能力給了人類不少啟示。在生物學方面,人類又能從海貍基因組中獲得哪些啟示呢?近日,加拿大的團隊測序并分析了加拿大海貍(Castor canadensis)的基因組。他們在《G3: Genes, G...
查看詳情
來自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onstitutive high expression of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1 in asthmatic 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 is caused b...
查看詳情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和中國南京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導致危及生命的霍亂疾病的細菌可能通過協調一波大規模的形狀改變而允許它們更加有效地侵入它們的不知情受害...
查看詳情
喜歡辣的食物嗎?如果喜歡的話,那么你可能存活更長時間。在一項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中,來自美國佛蒙特大學拉納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吃紅辣椒與總死亡率下降13%相關聯。相關研究結果于2017年1月9日發表在PLoS O...
查看詳情
直到現在,海馬體仍然被認為是與形成和喚醒記憶有關的最重要腦部區域,其他區域只起到次要作用。但是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腦部的內嗅皮質區域在其中發揮著新的獨立作用。奧地利科學技術...
查看詳情
我們的許多細胞都裝備了一條毛茸茸的“天線”,將外部環境相關的信息傳遞給細胞,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這些所謂的原纖毛的出現和消失,都是與細胞復制過程(稱為有絲分裂)同步的。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細胞生...
查看詳情
在細胞中,DNA被轉錄成RNA,提供給細胞制造蛋白質的分子配方。大多數的基因組被轉錄成RNA,但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的RNA是來自于基因組中的蛋白質編碼區域。 賓夕法尼亞大學Perelman醫學院Penn表觀遺傳學研究所...
查看詳情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a Pancreatic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的文章,報道了一個哺乳動物胰腺ATP敏感性鉀通道的單粒子冷凍電子...
查看詳情
甲型肝炎病毒(HAV)仍然是很神秘的,它是物理上是非常穩定的。受體結合的部位以及病毒如何可以被破壞以釋放基因組,都還是未知的。1月10日在《PNA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英國牛津大學...
查看詳情
老年大腦和年輕大腦之間的差異并不在于如此多的神經元數量,而在于被稱作膠質細胞(glia)的支持細胞的存在和功能。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年齡在16~106歲的480個人的死后大腦樣品,結果發現一個人的...
查看詳情
噬菌體很可能是自然界中最為豐富的實體,通常超過細菌密度一個數量級。作為細菌的病毒性捕食者,噬菌體通過降低一些細菌數量和讓其他細菌茁壯成長而在細菌群落中發揮著重大的影響。噬菌體有時也會包裝宿主DNA,...
查看詳情
Nature:新發現的“驚奇微生物”解釋真核細胞復雜性的起源
本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Nature》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提出了一組新發現的微生物,為“復雜的細胞生命是如何出現的”提供了新的視角。這項研究對于“數十億年前,構成植物、真菌以及...
查看詳情
在進行臨床試驗時,研究人員收集的大多都是參與者的人口統計學數據,例如性別,年齡,身高,種族和民族。其中大多數特征是易于評估或檢測的表型,但種族或民族屬于社會構造,難以描述。因此研究人員對于這些屬性...
查看詳情
EMBO J:科學家鑒別出依賴自噬作用的新型細胞分泌“機器”
近日,來自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鑒別出了一種新型的“分子機器”,這種分子機器能夠在自噬作用的介導下來進行分泌作用,相關研究揭開了自噬除了進行降解作用外的一種重要角色,未來或將幫助研究人員進行深...
查看詳情
PNAS:突破!科學家發現機體感染或會誘發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爾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闡明了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之間的可能性關聯,研究者發現,...
查看詳情
來自廈門大學生科院,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細菌性腸炎中SRC-3對腸道的保護作用,可以通過上調CXCL2的表達來募集中性粒細胞進而清除細菌的。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4日在The ...
查看詳情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研究室報道了大氣細顆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誘導生物體自噬和溶酶體相關功能紊亂的全新的毒理學機制,并對顆粒物在細胞/動物水平的呼吸毒性進行了深入...
查看詳情

有時候蛋白質發揮的作用比我們預期的要多得多。例如,Dab2,一直都被認為與癌癥有關。這個分子與一系列的信號蛋白(稱為Ras-MAPK通路)相關。在許多癌癥中,Ras-MAPK的元件發生突變并開始告訴細胞失控生長。 ...
查看詳情
為何乳腺癌會進一步發展,為何某些患者會對治療產生耐藥性?來自巴塞爾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期針對乳腺組織的分子進程提出了新的見解,他們發現抑癌因子LATS在乳腺癌發展和治療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這一...
查看詳情

來自北京大學生科院,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的研究人員通過分子生物學、遺傳學以及生物信息學等手段,發現了一個單子葉植物特有、且能夠被病毒侵染所抑制的水稻負調控抗病因子miR528,揭示了該miRNA及其調控的靶基因...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