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黑色素瘤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皮膚癌,一旦擴散就很難治愈。腫瘤標志物的發現將有利于疾病的診斷和監控。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利用微滴式數字PCR(ddPCR)技術,鑒定出黑色素瘤的血液型生物標志物。這項...
查看詳情
靶向性治療可以阻斷腫瘤的生長通路,但這些細胞往往能夠繞道而行,對藥物發展出抗性。加州理工的研究團隊日前通過單細胞分析,全面繪制了癌細胞迂回前進的路線。這項研究發表在四月十一日的Cancer Cell雜志上,...
查看詳情
有些細胞注定會活著,有些細胞注定會死去。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深受生物學家喜愛的一種模式生物)的linker細胞,就是那些注定要死去的細胞。這種細胞有助于確定雄性線蟲性腺的形狀——然后...
查看詳情
血液是唯一與所有器官都有接觸的組織,攜帶著有關機體的大量寶貴信息。在理論上,檢測血液攜帶的 DNA、RNA、囊泡和細胞殘骸可以幫助人們診斷和監控各種疾病。產前基因篩查是血液檢測的一個重要應用,不過其他循...
查看詳情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發文稱,他們可利用石英納米孔來識別啞鈴狀的DNA結構,從而實現抗體檢測。 Nicholas Bell和Ulrich Keyser利用DNA折紙(DNA origami)的原理來設...
查看詳情
用藍光打開,用黃光關閉:利用不同顏色的光,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B)的研究人員能夠打開或關閉大腦中的信號通路。 研究人員利用來自眼睛神經細胞的光敏蛋白質——所謂的黑素蛋白,以很高的時間精度,打開了大...
查看詳情
一項新研究表明,晝夜節律環路對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干細胞(AML)而非健康血細胞至關重要,這為AML的治療指出了可能的信號通路。 有一句俗話叫做“時間就是一切”。對于AML來說,這句格言可能是真的。在發表于4...
查看詳情
最新一項研究發現,癌癥可以通過“竊取”附近組織的血管,而對治療產生抵抗。這項重要的新研究首次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腫瘤可學會“竊取”周圍組織的正常血管,而對藥物產生耐藥性,研究人員將這個過程稱為“...
查看詳情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和Ludwig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胚胎發育的第一周進行了詳細的分子分析。他們的研究結果揭示出人類和小鼠之間的胚胎發育存在顯著的差異。小鼠是該領域最常用的研究生物。發表在《細胞》(Ce...
查看詳情
最近,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的、高效的基因轉染方法。此項技術是在一系列的碳納米管上培養和轉染攜帶遺傳物質的細胞,似乎克服了其他基因編輯技術的局限性。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的國際知名期刊《Small》,是羅...
查看詳情
長非編碼RNA(lncRNA)是一些長度超過三百個核苷酸的RNA分子,在細胞內的豐度約占到70%至98%。lncRNA來自于基因組中的非編碼DNA,不含任何蛋白的閱讀框。人們普遍認為ln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但對它們的具...
查看詳情
最近,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道稱,更高水平的維生素D——特別是血清中的25-羥維生素D濃度,與相應的癌癥風險降低有關。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6日在線出版的《PLOS ONE》雜志。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
查看詳情
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近十年來HIV的治療和預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HIV攜帶者的壽命大大延長,新HIV感染者已經從2002年的三百三十萬減少到了2...
查看詳情
最近,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稱,在某些乳腺癌中上調的一個代謝途徑,可通過激活一種細胞信號蛋白(稱為Arf6),而促進疾病的進展。這項研究是由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的...
查看詳情
最新一期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一期關于癌癥的特刊,主要將焦點放在了癌癥轉移上,其中包含了兩篇綜述文章(Reviews),兩篇觀點文章(Perspectives),一篇評論文章(editorial)和一篇新聞故事(n...
查看詳情
5-羥色胺是大腦中一種至關重要的神經遞質,廣泛影響著人類的生理機能和行為活動,包括睡眠、情緒、認知、疼痛、饑餓和攻擊性。5-羥色胺轉運蛋白負責在神經傳導之后將5-羥色胺回收再利用,被認為是大腦最重要的轉...
查看詳情
泛素化(ubiquitination)作為一類作用方式更加復雜且作用結果更加多樣的蛋白質修飾, 在細胞生命周期各個方面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 泛素化過程通常需要3種泛素酶的協同作用,其中E1泛素激活酶(ubiquitin-acti...
查看詳情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均課題組與美國Emory大學教授聶書明課題組合作,發明了一種微型“納米航母”藥物遞送體系,實現更加精準有效的抗腫瘤藥物遞送,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PNAS,doi: 1...
查看詳情
幾十年來,研究DNA的序列和功能,已經成為生命科學的焦點,但是現在,許多研究學者將興趣轉向了RNA。在今天,許多科學家認為,RNA分子,連同各種不同的蛋白質,在幾乎所有的細胞過程中發揮著監管性或結構性的作...
查看詳情
眾所周知,人體中的每個細胞都有兩套基因組,一套來自母親,一套來自父親。然而,研究人員目前仍不清楚每套基因組的具體表達情況。為此,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并用它來研究罕見病。這...
查看詳情
基因組序列通過DNA的四種字母表存儲著生物體發展的全部信息?;驍y帶著形成蛋白質的指令,蛋白是我們身體的基石。然而,基因只占全基因組序列的很小一部分——約占人體全基因組序列的2%,其余一度被視為“垃圾...
查看詳情
精確的DNA/基因替換,是一種很有前景的基因組編輯工具,很容易推廣到分子工程和設計育種。目前,CRISPR/Cas9系統能夠很好地作為一種工具用于植物基因敲除,例如:中國農科院用CRISPR實現大豆基因組編輯;安徽農...
查看詳情
“睡美人”轉座子被人們廣泛用于基因組改造,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臨床試驗中表現出很大的潛力。EMBL的科學家們最近解析了“睡美人”轉座子的關鍵結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大大提升了該轉座子插入基因的效率。...
查看詳情
在發表于《細胞》(Cell)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來自美國轉化基因組學研究所(TGen)和Mayo診所的頂尖科學家,詳細描述了兩種相對較新的藥物幫助基底細胞癌患者的機制。 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類型,每年在...
查看詳情
VIB/UGent的研究人員最近為癌癥免疫療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他們發現,壞死性凋亡可以成為癌癥免疫療法的一部分。將壞死性凋亡的腫瘤細胞當作疫苗,能在小鼠體內激活有效的抗腫瘤免疫。這項研究發表在三月三十...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