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光遺傳學誕生后的頭十年,大大推動了人們對正常和病理性神經回路的理解。今后的十年,光遺傳學將迎來與轉化醫學的聯姻,為疾病治療帶來新的機遇。本期Science雜志上,Bryson等人就展示了這樣一個范例,他們將光...
查看詳情
人類生命的藍圖是三十億堿基對組成的人類基因組。而DNA編碼的蛋白質是幾乎所有生命過程的主要執行者。 現在,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Biodesign研究所的Stuart Lindsay及其同事,在納米孔DNA測序技術的基礎上,...
查看詳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理學和化學生物學系高小玲課題組新近設計并率先構建了仿生脂蛋白納米藥物,可用于降低腦內β淀粉樣蛋白沉積、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進程。相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美國...
查看詳情
去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召開了一次科學會議,探討為什么某些調查的HIV疫苗有可能會提高對HIV感染的易感性。在發表于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新評論文章...
查看詳情
ERCC1(DNA切除修復交叉互補基因1)蛋白表達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輔助化療的療效預測標志物,8F1是目前最常用于測定測定肺癌患者組織中ERCC1表達水平的單克隆抗體之一。由佛羅里達大學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
查看詳情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流體裝置,一次能吸取一個細胞內的東西,而不干擾周圍的細胞,這為研究人員測定單細胞的生化性質帶來了一種新方法。它有助于研究不同干細胞之間的差異,或為什么同一腫...
查看詳情
肥胖有可能不僅寫在基因之中,也寫在基因之上。迄今為止最大型的一項探討人類表觀基因組(epigenome)的研究發現,某些表觀遺傳標記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相關。 在上個月的《柳葉刀》(Th...
查看詳情
在細胞生命周期中,糾錯機制可快速行動以修復DNA(脫氧核糖核酸)鏈斷裂。唯一的例外發生在染色體最為脆弱的細胞分裂的關鍵時刻。加拿大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揭示了DNA修復在有絲分裂過程中關閉的...
查看詳情
生長在美國佐治亞州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第17號洞附近的火炬松(Pinus taeda)曾擋住了美國前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的很多桿球。1956年,他曾試圖砍掉這棵樹。如今,火炬松正在書寫一段與眾不同的...
查看詳情
網絡化的神經細胞是生物體的控制中心。在線蟲中,300個神經細胞就足以引發復雜的行為。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網絡的特性,研究人員利用光來開啟和關閉細胞,觀察生物體隨之發生的行為。在發表于《科學》(Science...
查看詳情
來自Allen腦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生成了一張高分辨率的人腦構建藍圖,以前所未有的解剖學分辨率繪制出了懷孕中期不同的基因開啟和關閉的詳細圖譜。這一利用來自BrainSpan 發育人腦圖集的數據獲得的第一份重要...
查看詳情
分析染色質構象的技術不少,但有的需要大量細胞,有的則分辨率太低。這阻礙了我們對于單細胞中染色質構象的了解。近日,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在《Biotechniques》上介紹了一種新方法,能夠高分辨率地分...
查看詳情
目前,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物質,可以簡化再生醫學這個開創性領域中的細胞治療產品制造。 細胞療法(Cell therapy)是一個令人興奮和迅速發展的醫學領域,全球已批準八項干細胞治療技術。在這...
查看詳情
DNA分子編碼遺傳指令,使得細胞能夠生成通常所需的成千上萬的蛋白。由A、T、C和G堿基構成的線性序列,即所謂的編碼DNA決定了基因將編碼的特定蛋白質。但許多生物體細胞中的DNA遠多于編碼所有必要蛋白質之所需。...
查看詳情
《Developmental Cell》:心臟瓣膜缺損的遺傳性因素
心臟瓣膜缺損(Heart valve defects)是新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目前,波恩大學和凱撒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Creld1是小鼠心臟瓣膜發育的關鍵基因。研究人員能夠證明,在人類中發現的一個相似Creld1基因,可通...
查看詳情
面包的一種普通成分——釀酒酵母,可讓科學家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可能參與諸如帕金森病和癌癥之類疾病的基本過程。 在2014年3月31日著名期刊《PNAS》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德國、英國和葡萄牙的學者組成的...
查看詳情
來自加拿大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人類DNA中的一些古老病毒DNA殘余物是人類干細胞具有多能性的必要條件。在發表于《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查看詳情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吳方課題組和藥學院張衛東課題組通過生物學與化學的多學科交叉與合作,從西雙版納特有植物中發現了可治療帕金森疾病的天然產物。這一研究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著名期刊《ACS ...
查看詳情
據最新一期《自然·方法學》雜志網絡版報道,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研究人體蛋白質的新技術。該技術可追蹤膜蛋白與其他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 膜蛋白占人體所有蛋白的約三分之一,有500多種疾病...
查看詳情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楊俊課題組連續兩篇論文被《德國應用化學》接收。該研究組應用魔角旋轉固體NMR技術揭示了磷脂膜對膜蛋白的結構以及淀粉樣蛋白聚集機制的影響。 固體NMR是一種強有力的...
查看詳情
《Nat. Neurosci.》:星形膠質細胞——亨廷頓氏病的治療新靶點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在2014年3月30日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調整一個特定細胞類型在大腦中的鉀吸收能力,可改善亨廷頓氏病小鼠模型的行走能力,并延長其存...
查看詳情
《Cancer Cell》:p38α蛋白在結腸癌中的雙重作用
目前,西班牙生物醫藥研究所(IRB)的Angel R. Nebreda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p38α蛋白在結腸癌中具有雙重作用。這項研究指出,一方面,p38α對于上皮屏障(保護腸道抵御有毒物質)的最佳維護非...
查看詳情
細胞生長和增殖的誤調節可導致各種疾病,包括癌癥。最近,有研究顯示,對細胞控制起決定作用的兩種蛋白Bcl-2和NAF-1,可影響細胞增殖。 目前,美國萊斯大學理論生物物理中心(CTBP)的生物物理學家,利用多種...
查看詳情
神經科學家們獲得了一份新的指南,可為他們開展研究工作了解果蠅神經結構的功能提供參考。來自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記錄了整個果蠅幼蟲大腦活化神經元的行為效應并對其進行了分...
查看詳情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抗體藥物研究中心阮慶國研究小組發現,微小RNA-21(miR-21)通過靶向抑癌基因Tipe2(腫瘤壞死因子-α誘導蛋白8-類似蛋白2)來調控T細胞凋亡。相關研究近...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