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關于HIV疫苗研究的思考
日期:2014-04-04 09:42:18
去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召開了一次科學會議,探討為什么某些調查的HIV疫苗有可能會提高對HIV感染的易感性。在發表于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新評論文章中,來自NIAID的HIV研究負責人Anthony S. Fauci博士、Carl W. Dieffenbach博士,以及埃默里大學的Eric Hunter博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Susan Buchbinder概述了一些研究結果,以及對未來HIV疫苗研究的思考。
1981年首次發現艾滋病后,HIV的感染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流行,至今已造成3600多萬人死亡。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未能擺脫這種病魔的侵襲。AIDS的潛伏期2-10年。總死亡率幾乎為100%,90%在診斷后2年內死亡。
由于沒有針對HIV的特效治療方法,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HIV傳播的重要手段之一。HIV易感者通過接種艾滋病疫苗,發生免疫反應,從而產生對疾病的特異抵抗力,提高免疫水平,達到預防、治療HIV的目的。在過去的30多年里世界上對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制一直沒有間斷過,但是由于艾滋病病毒的變異頻率非常高,以及人類對艾滋病發病機理的理解不足等原因,導致疫苗的研制異常困難。
2005-2013年間,在3項臨床實驗中人們對基于重組5型腺病毒(rAd5)的一些HIV疫苗展開了測試。rAd5是一種設計用于傳送遺傳物質的弱化感冒病毒。其中的兩項研究Step和Phambili涉及了同一實驗疫苗。但兩項研究顯示疫苗并沒有有效地對抗HIV感染;反而接種疫苗的男性研究參與者之間HIV感染的風險增高。基于隨后的分析,作者們推測測試的rAd5疫苗有可能通過激活HIV的重要靶標——CD4+ T細胞提高了對HIV感染的易感性,而對HIV產生了無效或有限的保護效應。
作者們寫道,由于rAd5 HIV候選疫苗被證實無效,且有可能提高HIV感染的風險,利用rAd-5載體來進一步開發HIV疫苗不太合適。希望利用不同的腺病毒或其他疫苗傳遞系統來開發HIV疫苗的研究人員應該進行風險-利益分析,考慮潛在抗HIV疫苗反應及疫苗保護效應,與由于促進CD4+ T細胞激活疫苗誘導HIV感染風險增高之間的平衡。
作者們認為,通過闡明疫苗載體在HIV疫苗整體效力中所起的作用,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鑒別出表明HIV感染風險增高的生物標記物,更好地了解對HIV疫苗接種產生的粘膜免疫系統反應,未來的HIV疫苗研究領域將有可能受益。
此外,近來一些研究小組也提出了HIV疫苗研究的獨特創新思路。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通過以往的HIV疫苗實驗可以找到新的成功之路。他們采用這種方式發現了與一種HIV疫苗有效免疫反應相關的抗體亞類。
而來自NIAID、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免疫系統生成一種強大的抗體,通過靶向稱作為V1V2的病毒位點來阻斷HIV感染細胞的機制。他們認為,如果一種疫苗能夠誘導有效的抗體靶向V1V2區域內一個特異保守位點,那么疫苗有可能能夠保護人們抵御HIV感染。
上一篇: 《Cancer》:頭頸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新生物標志物
下一篇: 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有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