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近期,來自多倫多大學Lunenfeld-Tanenbaum Research Institute (LTRI)和Donnelly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以將細胞內的DNA條形碼拼接在一起,以同時搜尋數百萬個蛋白質配對,用以分析蛋白質...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越來越認識到,腸道菌和其他微生物對我們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學家在問:這些微生物——我們的微生物組,是否通過操縱進化,而在塑造我們自己的過程中,發揮一定作用呢? 生...
查看詳情
在4月21日的《自然實驗手冊》(Nature Protocols)雜志上,清華大學的朱聽(Ting Zhu)研究員與博士生姜文君(Wenjun Jiang)撰文,詳細介紹了利用一種叫做Cas9輔助靶向染色體片段(CATCH)的方法,靶向分離...
查看詳情
艾滋病被認為是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的嚴重威脅,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在抗逆轉錄病毒聯合療法的幫助下,HIV感染者的壽命已經大大延長。此前有研究稱,只要堅持治療和服藥HIV感染者的壽命最長可以延續...
查看詳情
Polo樣激酶(Polo-like kinase,PLKs)是廣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類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動物中包括PLK1、PLK2、PLK3和PLK4。它們在細胞周期各時相中都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對于PLK1的研究最透徹。 ...
查看詳情
21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研究論文。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世界上最新發現的基因編輯系統CRISPR-Cpf1識別crRNA以及剪切pre-crRNA機制。該發現將實現對DNA的目的基因進行...
查看詳情
4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 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與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楊力研究組最新合作研究論文。此工作深入研究了環形RNA生成與RNA轉錄的偶聯...
查看詳情
盡管多年前科學家們就已經知道,有細胞生活在各種組織如心臟、肺和肝臟周圍的腔隙中,對于它們的功能卻仍不清楚。近期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卡明醫學院的一項研究檢測了這些細胞,發現它們在快速組織修復中起著不可...
查看詳情
最近,英國劍橋大學塞恩斯伯里實驗室(TSL)和基因組分析中心(TGAC)的一個科學家小組,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加速植物抗病基因的分離。該研究小組也在龍葵(Solanum americanum,馬鈴薯的一個野生近緣種)中發現...
查看詳情
利用一種新方法,Whitehead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確定了,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中鑒別出的一種非編碼突變是如何促成散發性帕金森病(PD)的。這種方法可用于為其他有遺傳性病因的散發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癥、糖尿...
查看詳情
杜氏肌營養不良(DMD)是最常見的一種肌營養不良癥,是主要影響男孩的毀滅性疾病。據統計,全球大約每3,600個男孩中就有一人患有這種疾病。杜氏肌營養不良中的基因突變會導致dystrophin蛋白損失,使患者出現進程性...
查看詳情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對于“大腦中各個回路是如何在高度分支的網絡中運轉的”,一直都不甚了解。定位這些網絡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精確的測量方法。現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論研究所的科學家,與Ernst S...
查看詳情
RAS基因在30%以上的人類癌癥中發生突變,是最受制藥商追捧的癌癥靶點之一。然而,由于突變RAS蛋白缺乏結合藥物的口袋,這一直是一個難以達到的目標。在發布于4月20日《細胞》(Cell)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E. ...
查看詳情
最近,英國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用干細胞培育出三維的人體心臟組織。這種組織可用于模擬疾病和測試藥物,從而為治療心臟病的精密醫學方法,開辟了新的途徑。雖然目前有用心臟細胞培...
查看詳情
在美國,胰腺癌是癌癥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化療藥物很難到達位于腹部深處的胰腺。 為了克服這個障礙,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麻省綜合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小型的植入式裝...
查看詳情
一次偶然地觀察小鼠的大小差異時,研究人員發現一個消化死細胞的過程——LC3相關吞噬作用(LAP)發生缺陷可能導致了一種紅斑狼瘡樣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科學家們將這項研究在線發布在今天的《自...
查看詳情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光遺傳學技術的基礎上,開發了快速檢測基因和蛋白質功能的強大工具。他們將光敏開關裝到蛋白質上,然后在活細胞中用激光操縱蛋白質的移動和活性。這一重要成果發表在四月十八日的Natu...
查看詳情
在采用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和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開發的新型基因療法治療后,罹患一種嚴重遺傳性免疫缺陷病的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病情得到了改善。這項研究的結果發布在今天的《科學轉化醫學》(Sci...
查看詳情
經濟高效的單分子測序平臺能為人們提供很大的幫助,比如破解完整基因組序列、確定單倍型和鑒定mRNA可變剪接。為此,哥倫比亞大學的車靖岳(Jingyue Ju)和哈佛大學的George Church教授合作開發了基于納米孔的...
查看詳情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Fredrik Lanner正在準備編輯人類胚胎中的一些基因。去年4月這類研究在國際引發了巨大的轟動,當時一個中國研究小組透露已經完成了世界上首例這樣的實驗。 但Lanner預計他探索早期人類...
查看詳情

表觀遺傳學修飾可以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調控基因的活性,廣泛參與了細胞對基因表達的控制,在細胞生長、細胞分化、細胞增殖和疾病狀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由此不少科學家都展開了表觀遺傳與癌癥發生發展...
查看詳情
在美國癌癥研究學會(AACR)的新一屆年會上,不少研究人員介紹了他們如何利用當下熱門的CRISPR技術來研究癌癥并尋找治療方法。 據Whitehead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David Sabatini介紹,他們實驗室利用CRISPR篩選...
查看詳情
在高福(George F Gao)院士和施一(Yi Shi)副研究員的領導下,來自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解析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NS1結構,揭示出了黃病毒屬(Flavivir...
查看詳情
循環腫瘤細胞(CTCs)群在癌癥轉移過程中也許要比之前預想的發揮更大的作用,來自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證實這些細胞群能通過直徑僅為7微米的微流孔通道,這表明循環腫瘤細胞群在腫瘤細胞的傳播方面具有更大的作...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