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來自昆明動物所的消息,研究所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對云南省的1294名漢族或傣族靜脈吸毒者的研究中取得了關于TRIM5α的基因多態性與HIV-1易感性的相關性的最新進展,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
查看詳情
三聚氰胺讓牛奶蒙上了陰影。既然牛奶產在牛身上,要想解決牛奶的問題,就要從牛抓起。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寧帶領的科研團隊,在“人乳化”牛奶的科研攻關項目上已經...
查看詳情
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與臺灣陽明大學合作開展的朱鹮基因組計劃研究,是學校與光華教育基金會合作的重點項目之一。為支持項目發展、解決實際問題,鄭南寧校長、宋曉平副校長、校長助理席光、顏虹2月24日來到西安交...
查看詳情
植物的類胡蘿卜素對人類營養和健康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轉化維生素A,抗氧化以及預防癌癥方面。早先的研究表明,大白菜橙色內葉是由單個隱形基因控制的(or),該基因可以導致異常胡蘿卜素的產生。沈陽農業大學的Hu...
查看詳情
美國布朗大學一項研究顯示,與低學歷者相比,高學歷者血壓低,這一現象在女性身上尤為明顯。這意味著,高學歷者患心臟病、中風和腎衰竭的幾率較低學歷者小。 研究結果28日由《BMC公共衛生雜志》網絡版發...
查看詳情
美國邁阿密的約格•瓦爾德茲曾經是一位體操冠軍,因在訓練中做空翻動作時出現失誤,頭部首先著地,不幸癱瘓。幸運的是,在醫生冷凍其脊骨之后,瓦爾德茲又重新恢復行走能力。 現年20歲的瓦爾德茲是在拉斯...
查看詳情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DNA研究》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破譯了有“生物柴油樹”之稱的麻風樹的基因組。 日本千葉縣上總DNA研究所、國立遺傳學研究所和大阪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把麻風樹的基因...
查看詳情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陳士林教授日前在吉林長春表示,中國人參基因組計劃自2010年4月正式啟動以來,已完成人參根、莖、葉和花的轉錄組測序,并已發現所有與人參皂苷合成相關酶的候選基因。 ...
查看詳情
來自美國農業部(USDA)和普度大學的科學家報告稱,一些小麥的抗性基因已經對小麥瘦蚊失效。小麥瘦蚊是小麥的主要害蟲,每年造成數百萬美元的損失。 “現在能夠保護小麥的基因非常有限。”普度大學昆蟲學...
查看詳情
已經注意飲食和鍛煉,為什么瘦不下來?意大利研究人員說,屋子里太暖和以及夜間缺乏睡眠可能是導致人們發胖的重要因素。這一研究的論文由最新一期《國際肥胖癥雜志》發表。 低溫下更易燃燒卡路里 都靈...
查看詳情
華南首家肝臟腫瘤中心2月26日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正式成立。這將有利于解決肝臟腫瘤規范治療的最優化。 據介紹,中國腫瘤患者中以患肝癌、肺癌兩大病種最多,80%以上的肝癌是因乙肝所致。 目前,肝臟腫瘤患者...
查看詳情
據美國“健康日”網2月25日報道,《美國科學院院報》(簡稱PNAS)刊登加拿大一項新研究發現,耐力訓練可能是“長生不老泉”。 加拿大安大略省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利用基因改變技術使一些實驗鼠的衰老進...
查看詳情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造成,通過瘧蚊傳播在世界各地廣泛流行的急性寄生蟲傳染病。在世界范圍內,僅是呈現臨床癥狀的患者病例每年就在3億到5億之間,而每年因患瘧疾而死亡的人數則在一到三百萬之間,其中大部分為兒...
查看詳情
從人類詞語字典中第一次出現“癌癥”一詞至今,人們總是“談癌色變”。盡管近幾十年來全球的科學家們竭力于開展大量的腫瘤生物學研究以揭示癌癥發生發展的生物學機制,然而目前對于癌癥的診斷以及治療仍很困難。...
查看詳情
來自韓國浦項科技大學(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韓國KAIST的研究人員利用納米通道分析堿基導電性變化,從而完成DNA測序,這樣的測序方法能大大縮短測序的時間,預計可以在1小時內分...
查看詳情
染色體數目異常,或者說非整倍體是癌癥的一個重要標志,來自麻省理工學院,霍德華休斯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針對這一特征,找到了能特異性殺死非整倍體細胞的化合物,從而提出了一種治療廣譜腫瘤的新策略。這一研...
查看詳情
法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導致細胞氧化,從而造成脫氧核糖核酸的病變和基因突變頻率的上升。 這項研究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和地中海大學共同完成。研究人員日前發表公報稱,空氣污染、吸...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開發出了利用實驗鼠的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高效制造造血干細胞的技術。醫生未來在治療白血病時,有望利用這種技術制造大量造血干細胞,從而代替骨髓移植。 造血干細胞位于骨...
查看詳情
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擁有雙鏈結構,在一些生命活動中,DNA分子鏈條就像“車道”一樣,其上“行駛”著各種蛋白質。英國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DNA分子鏈條中也存在較高的“交通事故”風險,相關發現有助...
查看詳情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和西貝柳斯音樂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類的音樂天賦具有很強的遺傳性。 當地媒體2月23日報道說,芬蘭研究人員選擇來自31個芬蘭家族的400名音樂家、業余愛好者和未受過音樂訓練...
查看詳情
中國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有關負責人2月26日向中新社記者介紹,于2010年12月在廣西大學誕生的世界首批顯微授精轉基因兔近日首次向外界亮相。目前這批轉基因兔健康狀況良好,研究人員稱比普通兔更具保健功能。...
查看詳情
與人喪失視覺后聽覺會變得更靈敏一樣,失明大鼠胡須的功能也會得到提升。日本科學家最新從分子層面解開了其中之謎,這項成果有望用于幫助喪失某種感覺的患者提高康復訓練效果。 橫濱市立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
查看詳情
2007年,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曾利用熒光蛋白成像技術制作出實驗鼠的神經結構圖。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2月27日報道,美國研究學者對這一技術進行了更多的改進,并描繪出果蠅的神經網絡,公布的圖片相當漂亮。 通...
查看詳情
據國外媒體報道,現代人存在脊椎上的疾病是由于長時間觀看電視等一些不好的習慣導致的,而在遠古時期,人類為何存在脊椎疾病,依舊是眾說紛紜。 劍橋大學的阿斯爾(Asier Gomez-Olivencia)博士通過分析50...
查看詳情
從事這項研究的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的加里·達姆施泰特博士說,這些油的效果在于可以提高皮膚的壁壘作用,從而保護細胞,減少水分和熱量丟失。 研究人員在孟加拉國一所醫院對497名孕期...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