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近日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以及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教授David Levin在研究中發現了一條新的調控基因表達的進化保守性機制。相關研究論文“Mpk1 MAPK Association with the Paf1 Complex Blocks Sen1...
查看詳情
科研人員新研發了一種稱為DMXAA的新藥物,該藥物最初是作為抗腫瘤藥物而研發,而研究發現該藥物可以增強流感疫苗抵御這種致命病毒的能力。該項研究2011年3月發表在《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上。 ...
查看詳情
通過創制一批創新藥物,開展藥物大品種技術改造,老百姓“用藥難、用藥貴”可望得到緩解。今天,記者從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辦公室獲悉,通過“新藥專項”的持續支持,截至目前,已有16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24個品種...
查看詳情
1973年,黑頭發、精力充沛的尼斯比特在美國科德海角沿岸的巖石邊,給一只小燕鷗戴上腳環。30多年后,尼斯比特已經頭發灰白、滿臉皺紋、關節疼痛;他的燕鷗于29歲時死去,這也是有記錄的燕鷗最長壽命,盡管它已相...
查看詳情
化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腫瘤細胞常常會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而導致患者對治療不再敏感,最終導致化療失敗甚至疾病復發。近年來科學家們針對腫瘤耐藥機制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
查看詳情
目前,全球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正在面臨著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急劇增加的“國家危機”。而獲得批準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主要是有益于記憶和思維的,并不能夠針對疾病的病因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兩個主要發病特...
查看詳情
過去有研究顯示,肥胖女性更容易罹患與雌激素過多有關的乳腺癌。美國一項最新研究則進一步發現,過度肥胖的絕經女性罹患三陰乳腺癌風險也相對較高。 上述結果是美國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分...
查看詳情
據外媒報道,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一家名為Joule Unlimited的生物技術公司近日在其網站宣稱,他們利用使青草生長的自然元素——陽光、水和二氧化碳,就可以制造出飛機發動機需要的柴油燃料來。 這家公司...
查看詳情
一篇刊發在最新一期《高血壓》雜志上的學術論文指出,飲用含糖飲料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建議人們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在飲用含糖飲料時要保持節制。 該結論是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對2696名志...
查看詳情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8日發布研究報告說,孕婦如果在孕初期抽煙,新生兒患部分類型先天性心臟缺陷的風險將顯著提高。 美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在分析一項大規模病例對照研究的數據后發現,孕初期抽煙女性...
查看詳情
一項有關乳腺癌的研究發現,女性如果選擇吸煙,患乳腺癌風險更大。 這項研究為期10年,對象為大約8萬名美國女性,年齡50歲至79歲之間。成果報告2日刊登于《英國醫學雜志》網站。 與不吸煙女性...
查看詳情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開發出了利用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高效培養心肌細胞的方法,今后如果能夠利用這一方法大量培養心肌細胞,將可用于恢復因心肌梗塞而受損的心臟功能。 京都大學iP...
查看詳情
英國一研究小組在最近一期出版的《免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單克隆抗體,經實驗模型驗證,該抗體與干擾素結合使用,可有效對抗肺結核感染。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成果有助于科學家開發出新的結核病...
查看詳情
英國和新加坡研究人員1日報告說,他們制造出能夠觀測50納米大小物體的光學顯微鏡,這是迄今觀測能力最強的光學顯微鏡,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觀測納米級物體的光學顯微鏡。 英國曼徹斯...
查看詳情
一個跨國研究小組日前表示,他們發現一個決定一種罕見皮膚癌迅速自愈的基因。這一發現意味著未來或許可以研發針對這一基因的癌癥治療藥物。 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促進局說,多發性自愈性鱗狀上皮癌是一...
查看詳情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和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具有長效抑菌功能的納米銀/硅納米線復合材料。 銀及其化合物作為一類抑菌材料已被廣泛用于日常生活,而納米級銀...
查看詳情
同源染色體基因表達活性不同的現象,稱為基因印記。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英國巴斯大學科學家近日發現了一種名為Grb10的基因,與通常的印記基因表達規則不符的是,它從父母雙方遺傳下來的等位基因作用截然不...
查看詳情
科學家對于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與胚胎干細胞(ESC)之間的差異程度,以及兩種類型的細胞系之間的差異一直存在著許多爭論。日前,由美國科學家研制的一個基于iPSC系和ESC系的定量及具有功能描述能力的評分系統...
查看詳情
近日由英國愛丁堡大學、劍橋大學和卡地夫大學的科學家們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一種新方法將人類胚胎干細胞誘導生成了一系列的人體運動神經細胞。這是研究人員第一次在實驗室利用干細胞生成多種人類運動神經元,...
查看詳情
所有動物都有大量冗余的垃圾DNA,它們和其他DNA一樣,都是遺傳材料,但不能編碼用于建造動物身體、加速細胞內化學反應的蛋白質。在我們的基因圖譜中,實際上只有2%的DNA能夠編碼蛋白質。1972年,已故遺傳學家大野...
查看詳情
來自Nature官方網站的最新消息,科學家們首次利用一種特異性靶向單基因的方法在對艾滋病感染者的臨床治療試驗中取得了成功。在2月28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召開的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感染會議上的一份報告稱在這項...
查看詳情
3月春暖花開,但也是各種傳染疾病的好發季節,近期各處疾控中心都提醒預防各類疾病的暴發流行,包括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腦等。每年的3-4月份,手足口病例開始增多,感染對象主要為兒童,近期來自中科院上...
查看詳情
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型蛋白質技術,能幫助研究人員在一天時間內完成對蛋白質半衰期的檢測。這一新技術為科研人員深入了解活細胞中蛋白質組半衰期動力學開辟了新途徑。相關研究論文...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戴維斯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科研人員在一項新研究證實一個免疫系統分子對大腦中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起重要的調控作用。新研究發現幫助科學家們更深入地了解了免疫、傳染...
查看詳情
2011年2月8日,哈爾濱醫科大學生物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張巖教授課題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志在線發表題為“QDMR: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