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新文章找到癌癥“致命傷”
日期:2011-03-01 14:33:27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2010年新晉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Angelika Amon教授,這位女科學家領導的研究組早在08年的研究中就指出具有額外染色體的哺乳動物細胞擁有一些共同特征,可被用來研發癌癥治療方法。
非整倍性(aneuploidy)是指哺乳動物細胞有時會具有過多的染色體,這會對機體造成損害,通常會導致出生缺陷或死亡,不過幾乎總是非整倍性的腫瘤細胞似乎因此獲得了生長優勢。之前Amon教授研究組在2008年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系統檢測非整倍性的作用,指出具有額外染色體的哺乳動物細胞擁有一些共同特征,可被用來研發癌癥治療方法。
在最新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找到能特異性殺死非整倍體細胞的化合物,提出了一種治療廣譜腫瘤的新策略。這種化合物就是AICAR——一種能量脅迫誘導藥劑,以及蛋白折疊抑郁劑17-AAG,和自噬抑制劑氯喹(chloroquine)。
其中AICAR能穿透細胞膜,是AMPK激活劑,后者是代謝調控的關鍵蛋白,當能量供應不足時,AMP/ATP的比率上調,AMPK就會被激活,抑制合成代謝。AICAR可以激活AMPK,但不影響ATP、ADP和AMP的水平,在細胞或動物水平,AICAR可以通過激活AMPK從而促進骨骼肌非胰島素依賴的葡萄糖攝入。
17-AAG是熱休克蛋白90抑制劑,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這種化合物能低毒性,高選擇性抑制一些癌蛋白,用于癌癥的治療,而氯喹這種治療瘧疾的特效藥,近期也有研究證明可以用于治療乳腺癌。
非整倍體細胞對這些藥物非常敏感,研究證明AICAR能誘導小鼠原代胚胎成纖維細胞三倍體(染色體1,13,16(或者19))p53介導的細胞凋亡,AICAR和17-AAG單獨施用,或者結合施用(作用更好),能有效的對抗非整倍體人類癌細胞系。
這些研究都表明這些化合物能干擾非整倍體細胞存活必要的一些途徑,因此可以作為一種對抗人類廣譜腫瘤的新型治療方法。
下一篇: DNA測序新技術:1小時分析30億對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