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北京時間6月23日消息,科學家發現,只要把一種干細胞注入到另一種動物的胚胎里,就能創造出擁有另一物種器官的嵌合體動物。也許通過這一發現,科學家能讓豬長出人類器官,用來進行器官移植。 研究人員把家...
查看詳情
碳納米管材料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自行車和球拍等產品生產中。是英國研究人員提醒說,生產碳納米管和利用該材料制造其他產品的工人,需防范因吸入碳納米管而致癌的風險。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
查看詳情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卡內基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與美國能源部聯合研究院利用先進的計算機工具,分析了28種植物中與光合作用相關的基因組,編制出與光合作用有關的597個編碼基因蛋...
查看詳情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6月16日報道,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日前用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療法,成功治愈了一名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癥患者。未來該療法還有望讓那些因視網膜黃斑變性和色...
查看詳情
美國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納米粒子,外表呈棒狀,可以隨血液流動“偵察”到腫瘤部位,幫助將藥物指引到病灶處,從而有效消滅腫瘤。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英國新一期《自...
查看詳情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19日報道,日本科學家通過將大鼠的誘導多功能干細胞注入小鼠胚胎內,讓小鼠長出了大鼠的胰腺。他們也通過將從人體內提取出的血液干細胞注入豬的胚胎內,培育出了能產生人體血液的豬...
查看詳情
線粒體就像生物體內的電池,為幾乎所有細胞供應能量,而支持這一供能過程的分子機制一直是個謎。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20日(北京時間)報道,哈佛大學醫學院和馬薩諸塞綜合醫院研究人員通過查閱人類基因...
查看詳情
所謂干細胞,就是在生命的成長和發育中起“主干”作用的細胞,就如同建筑中鋼筋泥沙這樣的基本材料。干細胞為什么神奇呢?主要在于它能夠分化,正是由于其這種特征,干細胞一經發現就受到了科學家們的追捧。最新C...
查看詳情
社會經歷可以影響動物行為。比如,多數動物,獨養和群養影響爭斗性。獨養長大的雄性相遇時打架多,群養長大的動物打架相對較少。 這些現象,較為人們所熟知,知其然。而科學家們希望知其所以然,就會問:社會經...
查看詳情

據香港《文匯報》網站20日報道。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埃爾南德斯在阿富汗服役期間遭迫擊炮炸傷,右大腿喪失70%的肌肉,傷勢嚴重,本難逃截肢命運,但華盛頓方面投資5000萬美元資金、利用豬膀胱協助再生的療法...
查看詳情
據英國廣播公司20日報道,由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發小組表示,他們采用新的方法開發疫苗并用來治療前列腺癌。 《自然醫學》雜志刊登的報告說,從健康細胞提出的DNA被用來開發一種新疫苗。這...
查看詳情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有一句古老的諺語:不浪費,不缺錢。而現在,日本人似乎開始把這句話的意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了。 日本科學家用人類排泄物研制人造肉 最近...
查看詳情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6月16日報道,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日前用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療法,成功治愈了一名回旋狀脈絡膜視網膜萎縮癥患者。未來該療法還有望讓那些因視網膜黃斑變性和色素性視...
查看詳情
韓國研究人員6月17日宣布發現一種可抑制胃癌細胞生長的天然蛋白,為這種癌癥的治療開辟新思路。 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這項研究由韓國加圖立大學病理學教授樸相元(音譯)領銜。他說,檢測顯示,人體胃部產生的胃...
查看詳情
2011年6月9日,四川省人民醫院楊正林教授科研團隊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在國際知名期刊《PLoS Genetics》上發表合作研究成果——《通過外顯子測序技術鑒定高度近視患者的ZNF644基因突變》。這是我國科學家...
查看詳情
來自科技部的消息,西班牙奧維耶多大學(Universidad de Oviedo),英國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組建了多達60多名研究人員的研究組采用最新測序技術,破譯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hroni...
查看詳情
DNA甲基化在哺乳動物基因表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盡管通過線粒體遺傳且隨時間穩定,但是細胞分化、疾病或環境影響都會改變DNA甲基化的模式。近年來,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新方法,試圖在基因組范圍定位DNA甲基化。 ...
查看詳情
來自紐約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毛囊干細胞和黑素干細胞(melanocyte)通過一個著名的信號通路:Wnt信號通路來共同控制頭發的顏色和頭發的生長,這說明通過調控Wnt信號途徑,也許能揭開白發...
查看詳情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15日(北京時間)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在人體免疫系統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細胞類型,新發現有望讓科學家研發出新藥和疫苗,強化身體免疫系統針對特定可傳染病菌的微生物的免疫反應。...
查看詳情
開始失去知覺時3D影像 完全失去知覺時3D影像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幾年,無論是游戲還是電影,只要加入3D技術,都頗受歡迎。醫學界也不落后,英國科學家近日繪制出了首個全新的大腦3D成像技術,用3D...
查看詳情
來自Whitehead生物醫學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MIT路丁分子腫瘤學研究中心以及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6月10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發表了上...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組蛋白H3K4甲基化抑制轉錄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2011年6月6日的《分子與細胞生物學》(Molecular and Cellular B...
查看詳情
來自伊利諾斯大學厄爾本納-香檳分校、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型蛋白分析技術,能幫助研究人員獲得胞內單一蛋白復合物的直觀圖像,這種稱為SiMPull(single-molecule pull-down)的方...
查看詳情
由于癌瘤發生的部位不同,性質各異,腫瘤內部的分子活動也難以探明,癌癥的早期診斷一直是醫學難題。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蛋白質有可能充當早期發現癌瘤的“信號”。 日本九州大學醫院的高橋淳等研究人員發現...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