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據《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披露,與某些研究的發現和建議相反(那些研究的發現及建議是,因為DHA可能對人體有益,孕婦應該通過服用魚油而增加飲食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攝入),一項包括有2000多名...
查看詳情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在腦中的分子變化。該研究可能會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有些人會從生活的掙扎中強有力地恢復過來,而另外一些人則會陷入深度的絕望。 該研究報告說,在腦中的一種叫做p11的蛋白可極大地影響人類和小...
查看詳情
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查布爾希爾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基因變異體可保護人類免于酒精中毒。研究論文出現在10月19日《酒精:臨床與實驗研究》(ACER)雜志的網絡版上。 這個CYP2E1基因的變異體與...
查看詳情
據日本共同社20日報道,日本新潟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山本達男日前通過電子顯微鏡成功拍攝到了“超級”大腸菌的照片。該細菌擁有“NDM1”基因,對大多數抗生素具有耐藥性。山本表示,這應該是全球首次成功拍攝到NDM1...
查看詳情
來自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視黃酸調控BMP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和生物學功能,從而揭示了視黃酸(RA)調控BMP信號通路活性的分子機制,及其在神經管發育過程中的調節作用。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
查看詳情
印度和南非將啟動一項關于兩國常見的艾滋病病毒毒株的基礎科學與疫苗的聯合研究項目。 該項目在今年春天被兩國政府正式批準,而且有望在2010年底之前啟動。 新德里的國際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主任Virander C...
查看詳情
互聯網是新事物層出不窮的地方,而網民如何采用軟件、游戲等新事物的行為也成為一個研究焦點。英美研究人員日前針對著名社交網站“臉譜”(Facebook)用戶的一項研究顯示,網上行為容易跟風或從眾,具有明顯的“...
查看詳情
歐盟委員會10月19日在一份報告中說,將在近期就克隆食品提出一項立法建議,建議歐盟在今后5年暫停用于食品生產的動物克隆和克隆食品的銷售。 歐盟委員會還打算建立進口克隆繁殖用品(包括克隆動物的精液和胚胎)...
查看詳情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8日(北京時間)報道,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家培養出一種能“聞”出光線的小鼠,為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嗅覺功能的神經機制提供了一種新工具。本周的《自然—神經科學》雜志詳述了這項研究...
查看詳情
酒精是世界上最常被濫用的物質之一,男性染酒癮概率是女性的近兩倍。直到現在,導致這種男女差別的潛在生物學因素尚不明確。 最新一期《生物精神病學》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多巴胺可能是導致男女差別的重要...
查看詳情
英國一項新研究顯示,一種俗稱冷霜的產品常被用作護膚品滋潤皮膚,還有不少醫生建議用它來治療濕疹等皮膚病,但冷霜中含有一種會損害皮膚的化學物質,反而會使皮膚病情惡化。 英國巴斯大學日前發布公告說,這種...
查看詳情
這似乎很顯然:在一片茂密的草叢中,條紋能夠幫助老虎隱藏身體,而斑點則有助于一頭美洲豹在陰暗的雨林深處潛伏。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利用互聯網圖像搜索以及野生動物照片檔案,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William L...
查看詳情
10月11日,雇兇傷人案宣判結果的公布,讓肖傳國變成了一個在中國不受待見的人。中國科研機構譴責肖傳國罪行的做法沒錯,但他們不該利用此事轉移公眾對學術界更多缺陷與問題的關注。 監管機制的缺乏使得假履歷和...
查看詳情
10月19日,衛生部宣布成立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原有的衛生部糖尿病防治專家咨詢委員會等13個專家咨詢委員會同時一并撤銷。 為適應疾控工作與發展需要,充分發揮疾控領域專家委員會的決策咨詢作用,提...
查看詳情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通知,曝光了“輝瑞健腦回春丹”等4種假藥,并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對轄區內藥品經營企業、醫療機構的監督檢查,一旦發現,立即依法查處。 近日...
查看詳情
中國河南新鄉醫學院教授對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員:河南新鄉勝
中國科學研究水平還不如美國,不是新聞。 而中國科研水平提高,有時出乎意外。 2010年9月,《自然-遺傳》雜志,發表兩篇論文,都是研究食道癌的罹患基因。 一篇負責作者是王立東,另一篇負責作者是美國權威...
查看詳情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研究人員10月19日發布報告稱,沒有證據顯示,孕婦在懷孕期間補充魚油可以降低患產后抑郁癥的風險,或提高新生兒的語言和認知能力。 領導這項研究的阿德萊德大學婦幼健康研究所副所長瑪利亞...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上發表論文說,阻礙一種在皰疹病毒感染細胞時起“踏板”作用的蛋白質正常發揮功能可防止皰疹病毒感染。這一成果將有助于開發新的防治皰疹病毒感染的藥物。 皰疹病毒是...
查看詳情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甘諾特教授研發出一種放射性治療癌癥新方法,比傳統放射性療法副作用小,不會對周圍健康組織造成損害。研究人員稱,如臨床試驗取得成功,有可能成為治療癌癥的主流方法之一。 這種新療法用一...
查看詳情
日本一研究小組在15日的《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通訊》網絡版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破解了對生殖細胞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種蛋白質結構。 “Nanos”是眾多動物形成生殖細胞所必需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一旦...
查看詳情
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下屬的藥學研究院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校一項最新研究成功揭示了埃博拉病毒侵入細胞的機制,這一成果將有助于開發抗埃博拉病毒的藥物。 公報說,為方便觀察,研究人員使失去毒性的...
查看詳情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能接收神經脈沖等光學信號的傳感器,可進一步改進人體神經系統與義肢之間的連接,使通過大腦神經直接控制義肢的夢想朝現實邁進了一大步。未來,通過該傳感器,...
查看詳情
對善于掩飾自己內心的人來說,撒謊不臉紅并不困難。可“演技”再高超,微表情還是會泄露你的真實想法。10月11日下午,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第104場報告會上,中...
查看詳情
英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發現人體尿液中一種蛋白質可作為前列腺癌風險標記物。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助開發一種新的、較為方便的檢測前列腺癌變的技術。 英國癌癥研究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學術...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