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育出能“聞”出光線的小鼠
日期:2010-10-21 16:21:52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8日(北京時間)報道,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家培養出一種能“聞”出光線的小鼠,為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嗅覺功能的神經機制提供了一種新工具。本周的《自然—神經科學》雜志詳述了這項研究,這為未來研究氣味和感受之間的關系以及其他感知系統的神經機制開辟了新方向。
要分析大腦的嗅覺感知是如何辨別氣味的,最好的方法是研究大腦的活動方式。但氣味種類繁多,化學成分非常復雜,變化微細讓人難以捉摸,因此追尋這些由嗅覺刺激形成的大腦模式非常困難。
如果讓鼻子作為視網膜那會怎么樣呢?哈佛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教授溫卡泰斯·默西和冷泉港實驗室的同事利用遺傳光學技術,把一種光敏蛋白質跟小鼠的嗅覺輸入系統結合,培育了一批轉基因小鼠,它們的所有嗅覺感受神經元都能表達視網膜素轉導通道2(channelrhodopsin-2)蛋白質,這些轉基因小鼠的嗅覺路徑因此變成由光來激活,代替氣味來研究大腦神經細胞如何區別不同氣味。
嗅覺信息會在大腦中形成不同的三維空間組織形態,由于光輸入很容易被控制,研究人員因此能設計一系列試驗,利用光選擇性地刺激鼻子里的特定感覺神經,研究大腦中嗅球的激活模式。
默西說,因為用外來光照代替氣味在大腦中形成的空間組織只是一種臨時性結構,新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并不能完全解釋氣味感受能力。研究還顯示,在氣味被感受的過程中,“嗅聞”的時機起著很大作用。
上一篇: 男女染酒癮差異或由多巴胺導致
下一篇: 歐盟擬暫停用于食品生產的動物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