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來自法國CNRS/Inserm遺傳學及分子和細胞生物學(IGBMC)研究所和Strasbourg生物工程學院研究所(Irebs)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聚焦了一種當前被視為是癌癥治療中的有前景的新靶點分子PARG。新研究揭示出了這一分子在...
查看詳情

多國科學家聯手取得了再生醫學領域的重要進展,他們首次描述了機體防止心臟和顱面肌出生缺陷的遺傳學調控,文章于十月二十九日提前發表在PNAS雜志的網站上。這類疾病中有的相當普遍,例如平均一百個人中就有一個...
查看詳情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分子細胞》近日以封面故事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
查看詳情
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英國科學家約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獲獎理由是“成熟細胞可被重編程恢復多能性”。這種技術的關鍵就在于利用四種轉錄因子...
查看詳情
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以最詳細的細節描述了RNA執行基因表達化學過程的特征。在發表于10月26日《細胞》(Cell)雜志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報告了II型內含子(group II introns)的14個晶體結構。II型內含子是一種具...
查看詳情
近日,心血管基礎研究專業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循環研究》)特別為一項來自中國的關于心力衰竭的研究成果配發述評,稱贊該發現揭示了心力衰竭病理過程的關鍵調控機制。 這項研究成果便是北京大學第...
查看詳情
確定一個調控乳腺中脂肪和結締組織累積的信號蛋白或有助于揭示高乳房攝影密度與乳腺癌風險相關聯的原因。也可能為預測這一風險提供一個標記物。 確定乳腺癌相關的基因BRCA1和BRCA1徹底地變革了人們對于癌癥風險...
查看詳情
泰國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首次從人類羊水中成功提取出高純度干細胞,有望為多種頑固疾病的治療帶來福音。 泰國詩里叻醫院婦產科干細胞研究與發展小組負責人塔訕尼說,過去5年時間里,該小組一直致力于以一...
查看詳情
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第一次成功觀測到了正準備修復的DNA單鏈。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10月24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對于我們了解乳腺癌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的資深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
查看詳情
在去年圣誕節期間的加拿大落基山脈冰攀之旅中,兩位來自華盛頓大學的年輕研究人員:Michael Schmitt和Jesse Salk突發奇想,談到了一個簡單但功能強大,可用于檢測癌細胞,獲得更好結果的新方法——如果他們能降...
查看詳情
Duke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生成了軟骨,這種軟骨能夠成功生長并且可以進行分選,有望用于軟骨組織修復。通過這一模式人們還可以得出患者個人的疾病研究模型,用于關節損傷和關節炎等疾病的研...
查看詳情
維持健康體重對于許多人來說并不是件容易事,不過我們的大腦和身體會聯手維持能量平衡從而控制我們的體重。負責控制這一精妙平衡的是下丘腦中的復雜神經環路,一旦這些環路出現故障,就會導致肥胖癥或者厭食癥。 ...
查看詳情
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到目前為止還是一種不治之癥。日前,Gladstone研究所和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發現,操縱一個基因能夠中止神經細胞中毒性蛋白的累積,為包括ALS在內的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該研究發...
查看詳情
來自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一項新的成像技術揭示了細胞內的分子機器像攀巖者尋找搭手一樣抓住DNA來重塑遺傳物質的機制。相關論文發表在10月26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利用激光生成...
查看詳情
來自耶魯大學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一種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相關的抗體確實可能為某些癌癥提供一種新治療。這一研究在線發表在10月24日的《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
查看詳情
我們的生物鐘位于大腦視交叉上核的一萬多個神經元中,實際上類似的生物鐘也存在于我們體內幾乎所有細胞內。瑞士日內瓦大學分子生物學系Ueli Schibler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就在體外培養的細胞中研究了生物鐘的分子機...
查看詳情
利用超分辨率顯微鏡,研究人員證實在攻擊宿主細胞前HIV-1病毒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會聚集在一起。這對于成功地感染到底有多么重要呢? 你被欺騙了:一個HIV顆粒的外表并不像科學家們和藝術家們長期以...
查看詳情
擁有英國克隆技術專利、曾經克隆出多利羊的生物制藥巨頭Geron宣布:世界上最大規模干細胞治療項目即將重新啟動。 在美國FDA批準下,Geron公司曾進行了全球首宗人類胚胎干細胞hESC臨床試驗,該公司在第一期臨床...
查看詳情
近日,吉林大學人獸共患病研究所和華大基因研究院通過合作,首次在旋毛蟲基因組中發現了甲基轉移酶,并證實了DNA甲基化的存在,改寫了長期以來認為線蟲中沒有該種表觀遺傳修飾的歷史。相關成果發表于《基因組生物...
查看詳情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首次利用病毒載體將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的組合轉入分化的體細胞中,使其重編程而得到了類似胚胎干細胞的一種細胞類型——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
查看詳情
在發表于10月24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篇新論文中,來自科羅拉多大學生物尖端科學研究所(BioFrontiers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定位在我們DNA兩末端的一個抗癌藥物開發的新靶點。 領導這一研...
查看詳情
用抗體對抗HIV就如同用花園的水管來撲滅森林火災。它們可以使病毒減速,但HIV病毒強有力地自我復制使得突變版本能夠躲避這一關鍵的免疫反應。現在,一項實驗表明將實驗室生成的不同尋常、顯著有效的抗體組合成一...
查看詳情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血管壁中發現了對加速和抑制血管新生起重要作用的干細胞,為治療心血管病和癌癥提供了新途徑。 據芬蘭媒體報道,某人在突發心臟病或中風后,其體內會生成新血管以修復這兩種病導...
查看詳情
從線粒體DNA攜帶突變的一名婦女處獲取核染色體,將它們放置到一個供體人類卵子中,可使得該名婦女擁有不遺傳其缺陷線粒體的孩子。這一技術生成的正常人類胚胎中包含的母親線粒體DNA少于1%。來自俄勒岡健康與科學...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