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德國薩爾大學24日發表公報說,為了找到對付在非洲肆虐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辦法,德國與非洲眾多大學和科研機構將在未來數年攜手合作。 金黃色葡萄球菌被稱為超級細菌。它的活動非常隱蔽,能夠在人和動物的皮...
查看詳情
據國外媒體報道,德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埃及傳奇少年法老王圖特卡蒙應該是死于鐮狀細胞貧血病,而不是死于瘧疾。這一發現對此前埃及考古學家所提出的觀點發起了挑戰。 德國漢堡伯尼哈特-諾查特熱帶醫學研究所...
查看詳情
德國耶拿大學6月23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對學齡兒童進行跨文化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們對其他文化的偏見。 耶拿大學介紹說,該校的“預防偏見與促進寬容”項目研究人員在德國圖林根州15所小學中挑選了...
查看詳情
可直接驅動汽車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2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通過改變名為衛矛的灌木植物的生化特性,從其種子中提煉出了一種獨特的植物油。 這種植物油由乙酰甘油酯組成,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見,它可以用做低卡路...
查看詳情
據新華社電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說,女性身體可能在無意識情況下對男性精子加以選擇,找到合適精子受孕。 精子中包含一種“信號分子”,可激活女性免疫系統的某種變化。不健康的精子就能激活這種免疫變化,造成...
查看詳情
國際第一本彩色《淚道手術圖譜》由中國武警總醫院眼科淚器病中心陶海主任和醫務部侯世科主任主譯,經吳海洋主任和北京大學眼科中心馬志中教授審閱,日前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全國新華書店有售。 此書原版由美、...
查看詳情
中國科研人員在基因治療Ⅱ型糖尿病的研發工作有了重大進展,目前已進入中試后期階段。在日前舉行的世博會荷蘭“生命科學周”——基因治療專題研討會上,這一中國科技發明成果成為展示的一個亮點。同時,也引起了...
查看詳情
“捕獲技術”幫助研究者分析49000年前的古老DNA進而了解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的異同點
2010 年5月6日,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德國萊比錫城,紐約冷泉港—來自馬普研究所(MPI)、冷泉港實驗室(CSHL)、安捷倫科技公司以及其它國際著名機構的研究表明,DNA 靶向序列捕獲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實...
查看詳情
目的基因的獲取: (1)特定細胞表達的目的基因:提取RNA后進行反轉錄,PCR擴增; (2)載體中含有的目的基因:酶切或PCR獲取; (3)融合蛋白基因:根據需求,進行PCR合成目的基因; 2、穿梭質粒的構建: ...
查看詳情
美國科學家針對幾種常見癌癥的化療治療研究發現,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可能是導致患者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的關鍵分子。在這一發現基礎上,科研人員有望找到改善癌癥化療效果的新方法。 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癥研究...
查看詳情
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6月22日報告說,研究人員在臨床試驗中證實針灸雖不能增強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縮能力,但能明顯增強患者的運動耐力。 心力衰竭患者除心肌泵血能力減退外,植物神經系統和各種神經傳導物質也...
查看詳情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是生命科學及其相關技術飛速發展的10年,以生物芯片為代表的一大批分子診斷技術日漸成熟,并正在以其巨大的優勢和潛力成為保障人類健康最重要的生物技術之一。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中國醫...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最新臨床試驗發現,對于一種具有特定基因變異特征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肺癌藥物易瑞沙(通用名吉非替尼)比標準的肺癌化療藥物更加有效,可使患者生存期延長一倍。 肺癌有兩種主要類型:小細胞...
查看詳情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2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通過改變名為衛矛的灌木植物的生化特性,從其種子中提煉出了一種獨特的植物油。 這種植物油由乙酰甘油酯組成,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見,它可以用做低卡路里的烹飪油,或...
查看詳情
為防止或延遲肝癌復發和轉移,北京佑安醫院近年開展了生物基因治療肝癌的臨床研究。6月22日,記者從該院獲悉,該院開展的一項“十一五”重大專項課題——肝癌的生物基因治療,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共有100多名肝...
查看詳情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院與湖南省殘聯聾康中心、長沙市啟音語訓中心和北京博奧生物芯片公司聯合舉辦了免費聾病基因芯片診斷活動。100位來自貧困家庭的失聰孩子接受了檢查。 此次活動引進了世界唯一臨床準...
查看詳情
近4年來國際干細胞研究熱點之一——誘導多能干細胞機理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我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體細胞逆轉為多能干細胞的啟動機制,對誘導多能干細胞技術的完善與疾病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中國...
查看詳情
夢幻島上的彼得·潘永遠年少不會變老。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科學家也在想方設法配制可以讓人永葆青春的“仙丹”,而直接關系到人體衰老進程的端粒就成了他們的重點目標。 美國《發現》雜志報道,首個以端粒為靶...
查看詳情
國內首創抗病毒乙肝中藥研制獲得重大突破——由葵花藥業研制的治療乙肝中藥葵花雙參乙肝滴丸,日前通過二期臨床實驗,受到業界專家的廣泛關注。 雙參乙肝滴丸的研發者為國務院津貼獲得者、國內肝病治療藥物研發...
查看詳情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趙立平教授在Nature雜志上發表了NEWS and VIEWS欄目文章,針對《Nature》和《Science》雜志最近發表的有關人體元基因組的論文,趙教授評價了這些論文在理解腸道菌群與慢性病...
查看詳情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信號轉導研究組的研究人員發現瞬時受體電勢通道TRPC6在膠質瘤細胞增殖與細胞周期中的重要作用,這闡述了一類非選擇性的陽離子通道作為治療膠質瘤的靶分子的可能性。這一研...
查看詳情
國際在線專稿:據澳大利亞《先驅太陽報》和《澳大利亞人》綜合報道,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微生物學著名教授弗蘭克·芬納(Frank Fenner)稱:“聽起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人類可能在100年內滅絕,不僅我們的子孫,包...
查看詳情
美國科學家針對幾種常見癌癥的化療治療研究發現,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可能是導致患者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的關鍵分子。在這一發現基礎上,科研人員有望找到改善癌癥化療效果的新方法。 來自美國達納-...
查看詳情
6月21日,由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英國桑格研究所和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等共同發起并主導的“國際千人基因組計劃”協作組對外宣布:該計劃第一階段的3個先導項目已圓滿完成,全部數據已存儲于該計劃所設...
查看詳情
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高層論壇中,歐盟委員會研究總司食品、農業和生物技術理事會生物技術部主任Alfredo Aguilar透露,歐盟第七框架計劃中關于食品、農業以及生物技術領域2011年工作計劃和時間表7...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