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由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英國科學家克里克和美國科學家沃森提出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認為,遺傳信息是從DNA(脫氧核糖核酸)傳遞給mRNA(信使核糖核酸),再從mRNA傳遞給功能蛋白質,由此來完成遺傳信...
查看詳情
由安徽醫科大學教授張學軍領銜的皮膚病遺傳學研究團隊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發現了白癜風易感基因,并首次在國際上明確白癜風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 )日前...
查看詳情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德國研究人員使用基因密碼工程技術,首次成功地實現了同時用3種合成氨基酸替代蛋白質中的3種天然氨基酸,研究人員表示,通過將人工氨基酸整合入蛋白質中,可以改變蛋白質的特性,讓其...
查看詳情
北京時間7月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網站報道,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爆炸后泄漏的原油已經沖上沿岸海灘,雖然美國當局對受污染的海灘加緊清理,但由于有毒原油已經滲入沙灘下面,專家認為這會...
查看詳情
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BMC公共健康》(BMC Public Health)雜志上報告說,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全美國男嬰出生率一度出現下降,這印證了大災難事件造成的社會壓力會影響出生性別比例的理論。 美...
查看詳情
德國科學家成功揭示細胞線粒體呼吸鏈膜蛋白復合物Ⅰ的結構,并發現了分子復合物中的全新能量轉換機制,細胞可通過該機制使用儲存在營養中的能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7月1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網絡版上。 ...
查看詳情

2010年7月3日,在中國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為無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的國家10年之后,一場有關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內部研討會在位于昆明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生物所)召...
查看詳情
不同國家的人群之間存在基因差異,這一點已被科學家證實,而英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即使同一國家不同地區的居民,其基因也存在差異。通過簡單的基因測試,即可準確地測定今日城市居民的先祖起源。 世界上每個...
查看詳情
德國波恩大學兒童營養研究所7月5日報告說,最新研究顯示,母乳喂養的嬰兒應該從出生4個月后、最遲在出生6個月后開始吃含鐵的輔食,以避免因嬰兒缺鐵而影響其腦部發育。 鐵是血紅蛋白中的重要成分,氧氣結合在鐵...
查看詳情
7月,最新一期Cell Stem Cell雜志發表了3個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成功的將人體血細胞轉化為iPS細胞。專家稱這些研究加快了干細胞技術應用。日本京都大學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特別為本期...
查看詳情
植物學國際頂級刊物Plant Physiology 7月1日最新一期發表了浙江大學果實品質生物學研究團隊2010屆博士生殷學仁題為《獼猴桃AdEIL和AdERF基因參與調控果實成熟相關基因表達》的論文。 乙烯是重要植物激素,參與...
查看詳情
植物學國際頂級刊物Plant Physiology 7月1日最新一期發表了浙江大學果實品質生物學研究團隊2010屆博士生殷學仁題為《獼猴桃AdEIL和AdERF基因參與調控果實成熟相關基因表達》的論文。 乙烯是重要植物激素,參與...
查看詳情
全球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災害使我國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如不采取對應措施,到2030年我國種植業產量可能減少5%~10%。有關專家認為——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低碳農業是以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
查看詳情
胰島素生產工藝近年來又有新突破。加拿大SembioSys生物工程公司利用北美洲普遍栽培的高產油料作物——紅花作為轉基因植物“平臺”,成功生產出“紅花子來源人胰島素”(代號SBS-1000),并于去年順利通過動物實...
查看詳情
美國核醫學學會7月1日表示,新出版的《核醫學雜志》報道了名為切倫科夫冷光成像(Cerenkov luminescence imaging)的新型光學成像技術。據文章作者介紹,新技術有望幫助人們診治癌癥和其他疾病,以及更快和更有...
查看詳情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孩子的身高似乎與母親首次進入月經期的年齡有一定聯系。女性進入青春期(被稱作初經期)的時間越早,子女生長的速度會稍微更快一些。 該科研組對美國在1959年和1966年間出生的3萬多名男孩...
查看詳情
近期,英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能夠抑制食欲的自然成份,如果成功發展成為藥品,將可以讓人只有在饑餓時才吃東西,且可以免除一般減肥藥物的副作用。 曼徹斯特大學的專家說,他們希望能讓人不再只為了享受而進...
查看詳情
你想長壽嗎?那就多交幾個朋友吧。對人類進行的研究已經清楚地表明,擁有更發達社交網絡的人可能壽命更長。如今一項新的分析顯示,這一結論也同樣適用于狒狒。這項研究為友誼是對深層次進化根基的一種適應添加了...
查看詳情
在顯微鏡下,研究人員觀察到了戲劇性的一幕:一種叫Pristionchus的蛔蟲會咬住另一種線蟲,并咬出一個開口,然后吞噬流出的物質。 而這場"戰爭"的受害者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并沒有表現出抵御...
查看詳情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穎的方法可攻擊含有BRCA1或BRCA2基因變異的乳癌患者的腫瘤,能夠減緩85%乳癌晚期患者的腫瘤生長,這項研究結果發布在7月6日的The Lancet雜志上。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Do...
查看詳情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對諸多生命功能至關重要的基因調節器也能夠促進人體免疫系統中T淋巴細胞的形成。這一發現將有助于研發用于治療艾滋病、自身免疫疾病和過敏癥等疾病的藥物。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加州理工學...
查看詳情
據4月21日刊JAMA上的一則研究披露,在美國,因患2009年甲型流感(H1N1)而死亡的人中,孕婦有著不成比例的更高的風險,而對患者施行早期的抗病毒治療與ICU入住率和死亡率的下降有關。 Centers for Disease Con...
查看詳情
據6月18日的《科學》雜志報道,通過對香港一家屠宰場中的豬只進行監控,研究人員發現,從2009年開始的大流行性的H1N1流感病毒在過去的一年半中在豬的體內進行了基因的重組。 這一發現令研究人員感到擔心,因為...
查看詳情
6月18日出版的Science雜志用兩頁的篇幅報道了廈門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焦念志教授研究組及其領導的國際海洋科學委員會134工作組有關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的研究成果。 對于海洋微生物而言,溶解有機碳(DOC)是...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