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據國外媒體報道,德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人們往往會被自己虛假的記憶愚弄。一個人在錄像中看到另外一個人所做的動作,往往會認為他自己也完成過這個動作。 德國雅各布大學科學家杰科德-埃科特爾霍夫領導了這項...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網絡版上發表論文說,如果X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異常發揮作用,體細胞克隆小鼠的出生率就會降低,而如果使這個基因不發揮作用,則可大幅提高克隆小鼠出生率。 體細胞...
查看詳情
據國外媒體報道,當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遺傳學》雜志刊登一項新研究宣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已經找到與卵巢癌風險相關的5個遺傳基因變體。專家表示,卵巢癌每年奪去全球13萬婦女的生命,這項新研究結果將有助于...
查看詳情
一項對上海婦女的健康調查結果顯示了與生活方式相關的因素對該組中國婦女的死亡率產生的影響——這肯定了其它西方相關研究的結果。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本周出版的《科學公共圖書館醫藥分刊》(PLoS Medicine)上...
查看詳情
艾默瑞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近日發現通過敲除小鼠的特異基因RGS14可以開啟其大腦的某個神秘區域從而使小鼠變得更加的聰明。 研究人員發現與普通的小鼠相比,RGS14缺陷小鼠能夠更好地記住它們接觸的物品并學...
查看詳情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大衛科赫(David H. Koch)癌癥研究所成員、生物學系助理教授Matthew Vander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協作發現了一個癌細胞特異新陳代謝相關的元件,他們證實細胞可啟動一種選擇性的生物化學途徑...
查看詳情
北京時間9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德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人們往往會被自己虛假的記憶愚弄。一個人在錄像中看到另外一個人所做的動作,往往會認為他自己也完成過這個動作。 德國雅各布大學科學家杰科德-...
查看詳情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9月19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霸王龍在白堊紀的食物鏈中處于“塔尖”,但在大多數霸王龍種類最早現身地球的8000萬年里,它們堪稱“侏儒”,還沒有人類塊頭大。 考古學家近年來發現了...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同時擁有吸煙、飲酒和基因類型差異等風險因子的人的食道癌發病率,是沒有任何一個風險因子的人的357倍。 來自大阪大學和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介紹說,吸煙和飲酒是增加食道癌患病風險的...
查看詳情
日本奈良縣教育委員會9月17日宣布,該縣櫻井市纏向遺跡一處大型建筑遺址附近出土了2000多個桃核及大量陶器和木制品。專家認為,這個發現印證了當地曾大量使用桃子進行國家祭祀,這為日本古代“邪馬臺國”位于畿內...
查看詳情
據《科學》網站報道,日前,美國著名基因治療學家胡流清(Savio Woo)宣布收回其已發表在知名刊物上的四篇文章,原因是圖片存在復制,數據無法重復。美國西奈山醫學院經過內部調查后發表聲明稱,這些學術造假是...
查看詳情
地中海貧血癥患者往往要靠定期輸血來保持健康,而一個國際科研小組日前報告說,其開展的以基因療法治療一名地中海貧血癥患者的試驗取得初步成功。這名患者已不再需要輸血,并擁有一份正常的工作。 法國、美國、...
查看詳情
9月19日,衛生部網站轉發專家接受人民網在線訪談內容,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病毒學專家趙鎧說,截至9月14日,麻疹疫苗已接種約5000萬人,異常反應為400多例,絕大多數是過敏性皮疹。 9月11日,我國開始在全國對...
查看詳情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9月17日報道,數學家熱衷于計算圓周率的小數位數,將此視為不錯的消遣。不久前,日本一名男子剛剛創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5萬億位的新紀錄。日前,雅虎公司的一名研究員采用“云計算”技...
查看詳情
由山西省衛生廳、山西醫科大學、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辦,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省腫瘤研究所承辦的“2010華夏之源·生命科學與醫學論壇”,日前在太原舉行。與會專家在論壇上所展示的轉化醫學的新思維...
查看詳情
據臺灣“中廣新聞”報道,臺灣南部登革熱疫情今年特別嚴重,目前治療只能針對各別癥狀下手,對此,“中研院”研發出檢測試劑與登革熱四型綜合性抗體,未來透過試劑快速檢測出患者登革熱的型別,然后利用治療性抗...
查看詳情
兩組科研人員15日說,他們各自破解了一種可可樹的基因組序列。這項成果有望提高可可豆產量,供食品商做出更加美味的巧克力。 一組科研人員來自美國食品商馬爾斯公司、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美...
查看詳情
有一種病,患者一發病就“手舞足蹈”,并會在經受10~15年這種病痛的折磨后死去,更可怕的是,這種病會代代相傳。它的醫學名稱叫亨廷頓舞蹈癥,俗稱“舞蹈病”,在醫學界屬“不治之癥”。 如今,“...
查看詳情
美國耶魯大學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的歐亨尼奧·卡魯塞伊羅15日在馬薩諸塞州波斯頓市舉行的高性能嵌入式計算(HPEC)研討會上表示,他和研究小組開發出了基于人類視覺系統的超級計算機,與人們過去所研制的同類計算...
查看詳情
近日,著名國際權威學術雜志《自然》發表了耶魯大學分子細胞發育生物學實驗室的一篇研究性文章,該研究發現,如果“拿走”小鼠體內一種叫miRNA—21的分子,那么小鼠的腫瘤細胞就沒法兒“活”;而一旦通過基因工程...
查看詳情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美國研究人員研究出了一種藥物,可以阻斷與惡性黑色素瘤密切相關的B-RAF突變。科學家認為,未來有望研發出藥物用以主要攻擊與特定腫瘤相關的基因變異。研究發表在9月16日出版的《自然...
查看詳情
美國斯坦福大學華裔女教授鮑哲南和她領導的30人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最新、最柔軟的塑料電子器件,這種可以真正模擬人類皮膚的薄膜材料具前所未有的高靈敏度,將被廣泛用于假肢、機器人、手機和電腦的觸摸式顯示屏...
查看詳情
臺灣研究者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上報道,單獨口服抗真菌制劑灰黃霉素或與噻氨酯噠唑聯合使用可引起細胞周期停滯和癌細胞凋亡,根治免疫缺陷小鼠的結腸腫瘤。 臺北醫學院的Yuan-SoonHo博士領導的...
查看詳情
日本林原生物化學研究所近日宣布,其研究者培育的一種免疫細胞,能進入癌細胞并從內部將它們殺死。這是一種與外部進攻癌細胞完全不同的機制,有望用于新的抗癌療法。 能如此殺死癌細胞的是一種名為“HOZOT...
查看詳情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由河南新鄉醫學院癌癥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王立東博士領銜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方法,在人類第10號和20號染色...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