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據“中央社”網站9月8日報道,生物學家在泰國東北部的黎府發現東南亞最古老的草食性蜥腳恐龍化石,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恐龍約高4米、長10米,存活在約2億5000萬年以前的三疊紀。 據報道,泰國礦物資源部古生物...
查看詳情
據“中央社”網站9月8日報道,生物學家在泰國東北部的黎府發現東南亞最古老的草食性蜥腳恐龍化石,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恐龍約高4米、長10米,存活在約2億5000萬年以前的三疊紀。 據報道,泰國礦物資源部古生物...
查看詳情
美國研究人員9月7日公布的報告顯示,他們分析了2007年至2009年間美國威斯康星州的流感病例數據,發現甲型H1N1流感出現嚴重后果的風險并不比季節性流感高。 美國威斯康星州馬斯菲爾德臨床研究基金會的科研人員在...
查看詳情
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生物學家們發現一個在細胞程序性死亡中起關鍵作用的基因Puma是導致成體干細胞消亡的重要因子。這一發現將有助于改善患者在癌癥治療過程中的健康狀況。研究論文在線發表于《Nature C...
查看詳情
Epitwin項目將對5000對雙胞胎進行深入研究,來捕捉能夠標記雙胞胎間差異的細微表觀遺傳信號,為開發疾病治療藥物提供核心靶點。 該項目由華大基因與倫敦國王學院的知名雙胞胎研究團隊T...
查看詳情
根據諾丁漢大學科學家的研究,蟑螂或許能夠為人類帶來更多的健康助益。研究人員發現在蟑螂和蝗蟲的腦中存在一種新的有效的抗生素。 Simon Lee是諾丁漢大學的一位研究生研究員,他在諾丁漢普通微生物學學會...
查看詳情
童話故事中的大象通常害怕老鼠。不過,動物學家研究發現,在非洲草原上,大象更害怕一種比自己體型小上億倍的動物———螞蟻。 螞蟻保護合歡樹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教授托德·帕爾默和他的同事、美國懷俄明...
查看詳情
研究人員回到傳統的藥物篩選方法,他們發現了一種有效的抗瘧候選藥物。該藥物被稱作NITD609,當口服時(僅一天一次),該藥物看來可殺滅處于血液期的2種主要的瘧原蟲。 這一發現特別及時,因為亞洲的研究人員已...
查看詳情
9月3日最新出版的Cell頭條是Interspecies Organogenesis,來自日本東京大學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成功的利用大鼠的iPS細胞(誘導多能性干細胞)培育出小鼠的胰腺,這是首次成功的將不同種動物的細胞生成內臟器官...
查看詳情
發表在《血液》上的一篇論文描述了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中MLN4924的新型通路調節作用機制。MLN4924是一種小分子NEDD8 -激活酶(NAE)抑制劑,而NAE是蛋白質動態平衡通路的一種關鍵組分。它是首個專門針對...
查看詳情
一項研究說,來自適應寒冷的細菌的基因可能有助于抑制處于人體溫度的病原體的生長。Francis Nano及其同事從來自北極地區的喜寒細菌中分離出了一些關鍵的基因,然后用它們取代了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
查看詳情
據《科學》網站消息,4年前,美國威斯康星大學(UW)生物學家Elizabeth Goodwin因在其基金進展報告中偽造數據,而遭到她的研究生揭發。 今年6月,Goodwin承認了造假行為。經過威斯康星地區法院的調查,Goodwin...
查看詳情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7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日前公布了首個可植入式人工腎臟的原型,并稱該設備有望完全取代患者對透析和腎臟移植供體的需求。 負責該研究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施沃·...
查看詳情
美國聯邦法官9月7日駁回有關撤銷胚胎干細胞研究臨時禁令的要求。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法官羅伊斯·蘭伯思說,美國國會認為,禁止納稅人資金資助胚胎干細胞研究符合公眾利益,而撤銷臨時禁令將是對國會意愿...
查看詳情
一位癲癇癥患者大腦的核磁共振成像圖,圖片顯示兩種電極的位置分布情況。一種電極是傳統的腦皮層電圖電極(黃色),用于定位癲癇發作的源頭,從而幫助醫生進行手術。紅色的則是兩組實驗用微腦皮層電圖電極,每...
查看詳情
一位癲癇癥患者大腦的核磁共振成像圖,圖片顯示兩種電極的位置分布情況。一種電極是傳統的腦皮層電圖電極(黃色),用于定位癲癇發作的源頭,從而幫助醫生進行手術。紅色的則是兩組實驗用微腦皮層電圖電極,每...
查看詳情
在垃圾堆里亂爬的蟑螂很臟并常傳播疾病,但英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攜帶大量細菌的蟑螂具有很強的抗菌能力,其自身合成的一些殺菌分子可用來對付某些抗藥性細菌。這一發現為研制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途徑。 英國諾...
查看詳情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志上報告說,現代社會中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到40歲左右才開始要孩子,由此導致的各種生育問題也日漸增多,研究發現大齡婦女生育易出問...
查看詳情
英國網球天才少年穆雷的母親經常被記者拍到在看臺上握拳揮臂,為比賽中的兒子加油鼓勁。 德國研究人員認為,母親的激勵鞭策更能促使男性一步步邁向成功。 動物研究 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偉...
查看詳情
科學研究發現,長期承受過大的心理壓力會引發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但科學家一直找不到能夠較準確測量心理壓力的生物學標志物。加拿大科學家9月3日發表報告說,他們在頭發上找到了這樣的生物學標志物,并開發出...
查看詳情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每天睡眠充足的青少年,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的青少年吃更多富含油脂的食物,更容易發胖。 熱量更多 美國醫療雜志《睡眠》9月1日刊登一份研究報告說,青少年睡眠時間與肥胖之間有關聯。 ...
查看詳情
要解釋生命如何在地球上出現這個懸而未決的大問題,就像是回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悖論:諸如氨基酸和核苷酸這樣的基本生化物質,是如何在生物催化劑(蛋白質或核酶)出現之前而完成其構造的?在最新一期《生物學...
查看詳情
北京時間9月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這組照片展現了澳大利亞圣誕島紅蟹壯觀的大遷徙場面。長久以來,這種平時不愛活動的紅蟹如何進行為期數天的大遷徙就是一個不解之謎。根據英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
查看詳情
英國游客杰米·魯尼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捕捉到136只毛毛蟲首尾相連,一字排開橫穿公路的瞬間。 這支毛毛蟲隊伍就像一列通勤火車——它們首尾相連,緩緩駛進灌木叢。 司機們耐心等待20分鐘,讓毛毛蟲安全通過。...
查看詳情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稱,多巴胺基因發生變異會影響青少年的學習成績。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欲、感覺和興奮等情緒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智...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