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21:讓腫瘤對它“上癮”
日期:2010-09-19 15:01:01
作為腫瘤生成中的重要調控樞紐,miRNA可作為生物治療的靶分子
■ 將新聞進行到底
腫瘤細胞,也會和人一樣對某種物質“上癮”?
9月2日,《自然》雜志刊登文章稱:關于癌癥形成的一個模型認為,增殖的細胞變得對激發某個致癌基因中的突變“上癮”,而且也曾有人提出,腫瘤也會變得依賴于這些基因和這些基因所產生的物質。
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有著自己的“生老病死”,新舊更替規律。然而,腫瘤細胞就屬于那群不守規矩的“居民”,它們不受控制的自我增殖,并不會像其他細胞一樣正常的分裂、分化和死亡。
而這群不守規矩的“居民”會對人身體里的某種物質“上癮”,如果體內有這些物質的話,腫瘤就可能會像割韭菜一樣,生生不息。那這種物質是什么呢?了解它會對治療腫瘤有哪些幫助呢?
miRNA—21讓造血器官癌變
“《自然》雜志中研究人員Pedro P. Medina等人的實驗揭示出腫瘤對單個致癌基因的‘上癮’,它所涉及的淋巴腫瘤在發育過程中對miRNA—21分子有極度的依賴。”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腫瘤治療中心主任王俊杰說。
原來,在《自然》雜志中發現的讓腫瘤上癮的基因就是miRNA—21,在Pedro P. Medina等人的研究中,miRNA—21就是一種致癌基因。他們通過相關的基因工程技術對小鼠進行處理,使其過量表達一種叫做miRNA—21分子。結果發現,與正常小鼠相比,其造血器官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如脾、骨髓和胸腺的重量、體積都增加了近8倍,而淋巴結達到了100倍的增長,被診斷為患上淋巴瘤。
為了進一步的確認miRNA—21的作用,在腫瘤初期和中期,Pedro P. Medina等人對已經確診患有淋巴瘤的小鼠中的miRNA—21分子進行滅活,抑制它們的表達,發現小鼠的腫瘤就會衰退,快速的惡性細胞增殖速度慢慢下降。研究人員認為,這說明miRNA—21與淋巴瘤的形成、維持和存活有密切的聯系,并且miRNA—21的過量表達還會侵襲其他器官。
也就是說,miRNA—21誘導B細胞淋巴瘤,在沒有miRNA—21的情況下,惡性細胞發生凋亡和退化,如同開頭所說的那樣,淋巴瘤對miRNA—21基因“上癮”了。嚴重干擾電離層對電波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得部分或全部短波無線電波被吸收掉,短波衰弱甚至完全中斷。
miRNA家族何其大?
“和miRNA—21一樣功能的miRNA的分子,因為與人類癌癥聯系在一起,它們被稱為癌基因miRNA。”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腫瘤治療中心主治醫生江萍解釋說,腫瘤本質上是一種多基因疾病,當原癌基因如miRNA—21被激活,或者抑癌基因發生了突變而缺失,那么腫瘤細胞就能夠逃避正常生長調控監視,不斷增殖,并出現侵襲健康細胞的惡劣行為。
但是,在miRNA家族里,并不是所有的miRNA分子都會導致腫瘤細胞增長,有的也會讓腫瘤“厭惡”的。王俊杰教授說:“miRNA分子并不是都像miRNA—21一樣,是致癌基因。在腫瘤生成過程中,有些miRNA分子的表達是下降的,稱為腫瘤的抑癌基因。”
據了解,最先在線蟲中發現的let—7在胃癌發生過程中就是一種抑癌基因。如果檢測胃癌病人手術后體內miRNA分子中let—7的表達,低則意味著抑癌基因含量下降,恢復較差,甚至有復發的可能。這時,可以說,miRNA分子在行使調控基因表達的功能時,確定了細胞的身份:是良性細胞還是惡性細胞。
以miRNA為靶,切斷腫瘤的“毒癮”
“Pedro P. Medina等人的實驗揭示出腫瘤對單個致癌基因的‘上癮’,它所涉及的淋腫瘤在發育過程中對miRNA—21分子有極度的依賴。作為腫瘤生成過程中的重要調控樞紐,把這類miRNA分子作為腫瘤生物治療的靶分子將更加有效。”王俊杰強調,“此外,現在國際上越來越多地應用miRNA表達譜芯片,檢測miRNA的表達水平。通過表達譜的變化可辨別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而且,這種檢測方法的精確度較高,有助于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以及了解病人的康復情況。”
據了解,目前,臨床上能對腫瘤“一刀切”的手術比較少,普遍應用的治療手段是以放化療為主,但是有的患者對放化療手段敏感,有的效果不理想。江萍說:“不僅如此,雖然癌癥細胞‘敵損一千’,但病人的正常細胞傷亡慘重,存在‘自損八百’的現象。換句話說,自己身體也‘折本’了。”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細胞的發育、分化、增殖、凋亡,每個過程都有miRNA分子參與調控。在分子靶向治療中,針對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的差異,更多的識別腫瘤細胞中的癌基因miRNA,可以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影響,減少傳統放化療中的副作用。
但王俊杰介紹,在基因水平上對腫瘤進行生物診斷和治療的分子靶向治療,還需要兩個前提:一是要找到和腫瘤發生具有密切關系的靶基因;另外還需要有合適的藥物即精確的武器。“但是在基因水平,現已查明與腫瘤相關的基因已超過2000個,尋找作為腫瘤生物治療特異而高效的靶基因猶如大海撈針。”
據了解,在藥物研發方面,國際生物制藥公司也紛紛將研發的重點從細胞毒性藥物轉向分子靶向藥物。有的靶向藥物專門針對腫瘤新生血管生成,通過抑制其血管生成來切斷腫瘤細胞的營養通道,達到“餓死”腫瘤的目的。一位腫瘤基礎研究專家透露,乳腺癌患者中有20%—25%的患者存在一種叫做HER—2的基因突變,對于這些患者,靶向藥物已經作為治療基礎用藥,且效果明顯。
上一篇: 新型抗癌藥物可阻斷特定基因變異
下一篇: 美開發基于人類視覺系統的超級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