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資助的新項目,令醫生通過使用更快、更準確的基因測序技術,大批量查明和應對患者可能出現的疾病。 克里什塔爾·詹姆斯(Kristal James)是達拉斯郊區的醫療技術人員。她曾花...
查看詳情
云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近日成功育成10頭攜帶綠色熒光蛋白和瘦素蛋白的轉基因克隆豬引起各界廣泛關注,2月3日記者在云南農業大學了解到,這一成果將有助于脂肪沉積以及人類肥胖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研究,也...
查看詳情
流產是孕婦面臨的諸多風險之一。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流產,至今仍有很多疑問。現在,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成功確定一個針對胎盤的抗體是導致頻繁流產的一個原因。 大約5%的婦女會因為習慣性流產...
查看詳情
共有的遺傳基礎可導致人類患上一種存在于黃金獵犬身上的罕見皮膚病,這是本周《自然—遺傳學》發表的一項研究結論。 這種皮膚病我們稱之為先天性魚鱗病,患有此病的人在出生后不久,全身皮膚會呈現魚鱗狀。Cath...
查看詳情
馬鈴薯X病毒屬包括40多種病毒,主要危害馬鈴薯等。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一種蛋白質能夠保護馬鈴薯等免遭這類病毒感染。這一發現將有助于開發抗病能力更強的作物和蔬菜品種。 這種蛋白質是凝集素的一種...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已經在實驗室中創造出了一種能在哺乳動物中傳播的H5N1禽流感病毒變種,這增加了人們對于流感大流行災難的恐慌,無論是客觀的意外泄露,還是主觀的生物恐怖襲擊,人們都擔心這些成果會走出實驗室,引發大...
查看詳情
去年受聘為華中農大“千人計劃”專家的阮一駿教授,其研究組一直從事基因組空間結構方面的研究,曾建立了世界先進的基因組學研究方法體系----全基因組雙末端標記測序系統(Paired-End-Tag,簡稱PET)。近期其研究...
查看詳情
最新一期《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刊登研究論文顯示,與非煙民相比,吸煙者或曾有吸煙史的人患牛皮癬的風險較高。 路透社2月3日援引論文報道,先前一些研究顯示,“煙民...
查看詳情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研究人員最新發表在《糖尿病護理》雜志上的一篇論文稱,攝取大量類黃酮化合物會顯著降低Ⅱ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而經常食用富含類黃酮的食物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這一結論...
查看詳情
來自卡迪夫大學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發現了一個影響細胞鋅轉運的關鍵分子開關,從而為侵襲性乳腺癌的治療指明了一條新途徑。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2月8日(北京時間)的《科學信號》( Science ...
查看詳情
干細胞因子受體C-KIT是一種受體酪氨酸激酶,在造血干細胞、肺干細胞、肥大細胞、生殖細胞、黑素細胞、星形間質細胞及胃腸間質細胞等的生存、增殖和抗凋亡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突變與白血病、胃腸間質瘤等惡性腫...
查看詳情
The Scientist雜志近日評選出了2011年十大創新技術,這是其第四次進行此類評選,The Scientist雜志邀請了來自多處的科研機構,制藥公司參評,最終評選了2011年十大創新技術。這些成果主要包含了一些來自顯微技...
查看詳情

美國紐約的冷泉實驗室(CSHL)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分子計時器(也可稱為成熟生物鐘)可實現果實產量的增加,原因是分子計時器能夠決定開花分枝的數量。 “我們已經發現這個生物鐘的延遲可引起花序中...
查看詳情
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成功的研制了一個使用液體激光器的更好監測輕微的基因突變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提前預防人患特殊類型的腫瘤或者其它疾病。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版的德國的應用化學雜志。這一項研究可以提...
查看詳情
一場自德國而起的大腸桿菌疫情迅速蔓延,演變成世界范圍內最大的STEC/HUS(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之一,這也是德國史上通報最大STEC/HUS疫情,引發了歐洲,乃至全球的極大震動。這一事件發生后,不少科研機構都...
查看詳情
白藜蘆醇(Resveratrol)是葡萄和紅酒中的一種備受關注的天然產物,之前的研究發現這種酚類衍生物在糖尿病及肥胖癥的預防、改善方面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近期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中山大學藥學院,荷蘭格羅寧根...
查看詳情
日本福井大學醫學系近日宣布,該系講師濱野忠則等研究人員經實驗確認降膽固醇藥物匹伐他汀能減少導致阿爾茨海默氏癥等癡呆癥的有害蛋白質,遏制疾病的發展。 阿爾茨海默氏癥又稱早老性癡呆癥,患者通常會有記...
查看詳情
在2月3日發表在《細胞》(Cell)雜志的一篇文章中,研究小組鑒別出了一種調控ATP雙重功能的分子開關——蛋白激酶C (PKCɛ)。研究小組還發現黑色素瘤中高水平的PKCɛ與不良預后有關。 根據美國國家癌癥...
查看詳情
北京時間2月5日消息,讀心術雖然充滿科幻色彩,但并非不可能,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便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一種讀取人想法的方式,可以利用他們研發的一個電腦程序破譯大腦活動并將其還原成詞句...
查看詳情
很多科學家認為,2012年將是“上帝粒子”現身之年;媒體也大都將焦點聚集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之上,人們迫切期望LHC能在今年搜尋到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芳蹤”,為人類了解...
查看詳情

為什么細胞會發生衰老是當前生物學研究中待揭示的重大謎團之一。近日來自美國薩克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大鼠大腦神經元細胞中發現了一些稱為ELLPs(extremely long-lived proteins)的極“長壽”蛋白,它們...
查看詳情
《Cell》2月出版的最新一期期刊在首頁頭條提出了一個問題:要想實現癌癥基因組圖譜在臨床上的完全應用,首先需要掃清什么障礙呢?這個問題正中關鍵,癌癥基因組研究已經獲得了不少成果,我們缺乏的是將這些成果付...
查看詳情
1月27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劉吉開研究員課題組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光研究員課題組合作,在Angew. Chem. Int. Ed.在線發表論文,報道了從云南新種蘑菇(Trogia venenata)中發現了兩個新的非蛋白...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