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來自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學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RNA合成酶,這種酶能組裝合成多達約95個核苷酸長度的RNA,這對于揭開RNA世界的奧秘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
查看詳情
美國研究人員利用納米技術構建了一個碳納米管神經鍵電路。在試驗中,這個電路呈現出大腦基本構成單位神經元的機能。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日前報道說,加利福尼亞南部大學工程學研究人員采用交叉學科研究方...
查看詳情
先天盲人的部分視覺皮層可以處理語言 早起沏上一杯濃香咖啡,滿屋飄香,讓你的心情相當愉快。然而這時突然傳來的一聲汽車長笛,卻又確實可以起到“一鳴驚人”的效果。不過,這些不同的刺激都會輸入到大腦的相...
查看詳情
國內首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功能共享數據庫日前在解放軍第302醫院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據介紹,該數據庫目前已收錄了1萬余名我國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序列和2000多個有代表性病毒基因克隆,收錄了耐藥變...
查看詳情
若干年后,當你去看醫生時,醫生也許不僅會問你對什么過敏,還會問你的腸道類型。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以及國際MetaHIT聯合會的科學家發現人類有三種不同的腸道類型。這項研究發表在4月20日的《Natur...
查看詳情
滴一滴血在試劑盒,3分鐘就能初步判斷農牧民是否患有包蟲病。記者近日獲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包蟲病臨床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一種包蟲病特異性抗體檢測試劑盒。該試劑盒獲批拿到了國家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書,成為第一...
查看詳情
發表在美國化學會雜志《化學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首次證明哺乳動物的肌肉可以變成新生肢體生物原料。 除了蜥蜴外,小鼠成為惟一可以長出斷肢的動物。研究人員報告說,一種簡單的化學混合物可以使小鼠...
查看詳情
發表在《自然》雜志網絡版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基因NKX2-1對腫瘤轉移起重要作用。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癌癥生物學家發現一種可以導致肺癌更容易發生轉移的遺傳變異。發表在《自然》雜志網絡版上的這項...
查看詳情
日本廣島大學細胞分子生物學教授田原榮俊宣布,他們的研究小組研究發現,一種存在于細胞和血液中、被稱為“微型核糖核酸(miR22)”的物質,可以使乳腺癌和宮頸癌的癌細胞衰老,從而具有抑制癌細胞增殖和轉...
查看詳情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1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萊斯大學和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嵌入融合技術,將不同蛋白質與一種來自果蠅的轉錄因子結合,再拉成纖細結實的線,就能織成任何想要的紋理構造。這...
查看詳情
瑞典哥德堡大學和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攜帶抗生素耐藥的細菌DNA部分會在不同的細菌中傳播,并能適應多種細菌。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信》上。 越來越多細菌正在對常用抗生素產生耐藥,更糟的...
查看詳情
掃描電子顯微鏡作為一種強大的科學視覺儀器,可以幫助人類以難以置信的視角清晰地觀察事物。近日,美國《連線》雜志公布了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提供的一批精彩的掃描電子顯微照片,照片以難以置信的特寫鏡...
查看詳情
英國《自然》網站刊登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特殊基因可以在蚊子種群中大量擴散,這將大大推動用轉基因蚊子防治瘧疾的研究進展。 在用轉基因蚊子防治瘧疾方面,過去已有研究發現了一些能夠減少蚊子傳播瘧疾能力...
查看詳情
科學家可能已經制造出了迄今為止最復雜的DNA“手工折紙”:僅為70納米高的一個微型3維花瓶。5年來,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制造出DNA納米結構,但大多數的形狀都相當乏味,例如盒子或多邊形,這是因為研究人員需要沿著D...
查看詳情
《Cell Stem Cell》雜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兩名新成員其中之一,這一刊物主要涵蓋了從最基本的細胞和發育機制到醫療軟件臨床應用等整個干細胞生物學研究內容,特別關注胚胎干細胞、組織特異性和癌癥干細胞...
查看詳情
凝集素由于其專一的糖或者糖蛋白結合特性而被認為是合適的藥物靶向輸送載體,但大部分凝集素分子量大而具有明顯毒性或者免疫原性,不適合用于藥物靶向。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賴仞研究員課題組從蛙皮膚中識別...
查看詳情
心外膜是位于心臟表面的一層間皮細胞組成的膜,在心臟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缺少心外膜的心臟是不能正常發育的,缺少心外膜的小鼠死于胚胎早期。雖然心外膜在心臟發育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成體心臟受...
查看詳情
細菌生物膜會引起尿道炎、前列腺炎、腎結石、中耳炎、齲齒、牙周炎、口臭等多種疾病,它們往往會反復發作,極難徹底治愈。 “只要條件適宜,任何細菌均可形成生物膜,而至今尚無藥物能有效防治此類感染。”近日...
查看詳情
近期,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生理學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大醫學院健康所、中科院干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戴尅戎院士研究組的研究成果Continuous C...
查看詳情
長久以來,科學家受到一個問題的困擾:在進化過程中,控制胚胎發育的基因調控程序是一次性“創生”多次利用,還是在不同物種中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新程序?據《每日科學》4月17日報道,最近,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一個聯...
查看詳情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LKB1 regulates TCR-mediated PLCg1 activation and thymocyte positive selection”的研究論文,揭示了絲氨酸/蘇氨酸激酶LKB1調控T細胞抗原受體(T...
查看詳情
英國媒體消息,科學家近日培育了300頭注入人體基因的奶牛,使得它們的牛奶含有與母乳一樣的營養成分和脂肪含量,這項在基因改造上取得的最新進展使得在不遠的將來,嬰兒喝上奶牛生產的“人”奶變為可能。科...
查看詳情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所,哈佛大學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轉基因小鼠模型發現心外膜在心臟修復中的作用,為臨床上治療心梗以及心臟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臨床...
查看詳情
美國研究人員18日報告說,他們通過在實驗室模擬卵巢癌形成過程發現,卵巢癌可能始自輸卵管,而非卵巢。 美國達納-法伯癌癥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在一些攜...
查看詳情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將從海藻中提取出的基因注入失明老鼠視網膜內的雙極細胞中,讓失明老鼠“重見天日”。科學家表示,人體臨床試驗將于兩年內進行,新技術或將造福廣大失明人士。...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