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哈佛大學聯合發表文章 破解未知之謎
日期:2011-04-21 08:49:58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所周斌研究員,以及哈佛大學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華人科學家William Pu,其中周斌研究員早年畢業于浙江大學,主要研究方向是關鍵轉錄因子在心臟發育中的作用機制, 探索和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分子機理,以及心肌細胞再生。
心外膜是位于心臟表面的一層間皮細胞組成的膜,在心臟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缺少心外膜的心臟是不能正常發育的,缺少心外膜的小鼠死于胚胎早期。雖然心外膜在心臟發育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成體心臟受損修復過程中,心外膜如何發揮其重要功能還不清楚。
在這篇文章中,周斌研究組和William Pu研究組合作,利用轉基因小鼠模型發現:心外膜細胞在心臟受損后發生上皮間質轉換(EMT),形成間充質樣細胞,通過分泌大量促血管新生因子,促進心臟冠脈內皮細胞增值,從而改善心梗后心臟功能的恢復。
哈佛大學William Pu研究組長年從事心臟疾病的研究,他們曾在Nature雜志上發表文章,發現了一組可培植心肌細胞的干細胞。研究人員認為當病人心臟出現問題時,便會失去驅動心跳的心肌細胞。唯一的補救方法就是制造更多這類細胞。
據悉,研究人員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新干細胞的。他們當時正在研究心外膜的另一組基因,所以要在活老鼠的胚胎上,用紅色熒光蛋白復合體標簽特定的細胞。出乎意料之外,他們竟然目睹心外膜細胞轉化成心肌細胞。William Pu的研究成果顯示,用基因編號為“Wt1”的干細胞能制造出心肌細胞、滑肌細胞及內皮細胞。
上一篇: 美研究稱卵巢癌或始自輸卵管
下一篇: 英國:牛產“人乳”將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