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賽默飛之生物通2012實驗室創新技術大獎”評選活動開展以來,生物通已經陸陸續續收到不少項目,這些項目中有的能減少實驗步驟,有的能降低實驗成本,還有一些改進了實驗設備,讓我們的實驗過程更加輕松。 參選...
查看詳情
由華盛頓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新研究中確定了控制機體內不同的基因何時、何處及如何開啟和關閉的百萬DNA“開關”的位置。基因只占人類基因組的2%,且易于識別,然而控制這些基因的on/off開關卻被加密保存在余...
查看詳情
來自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在人體中并不只有少數的關鍵基因和蛋白以24小時晝夜節律模式隨日升日落循環開啟和關閉。在整個機體的器官中有成千上萬的基因顯示出可預測的日常波動,它們的活動周期以一...
查看詳情
在加州再生醫學研究所(CIRM)的資金資助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干細胞研究項目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對一個重要的RNA結合蛋白LIN28展開了研究。過去的研究證實LIN28與多能性和重編程以及癌癥和其他疾病有關聯...
查看詳情
本周的《自然—方法學》報道了如何利用特定核酸酶對導致瘧疾發病的惡性瘧原蟲的基因組進行修改。這項發現將有助于從遺傳層面包括抗藥性機制上更深入地研究這種重要的人體寄生蟲。 全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飽受瘧疾...
查看詳情
在幾乎所有細胞進程中,基因表達都扮演了一個關鍵作用,雖然不少研究證明誘導型啟動子能通過基因表達水平修飾,幫助科學家們深入了解調控網絡,但是這種方法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具體來說,這種方法的作用局限...
查看詳情
現代基因組學的最大需求之一,就是得到人類和模式生物的高質量完成基因組。目前,人們利用二代測序技術對越來越多的物種(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不過大部分物種...
查看詳情
通過將兩個行而有效的分析技術結合在一起,并加入一個來自血液的蛋白,就獲得了了與臨床上基于抗體檢測同樣精確和靈敏的新技術方法,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在線版上發布了這項研究成果,...
查看詳情
據報道,近日,美國科學家在《細胞干細胞》雜志上撰文指出,在老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表明,Mof蛋白在保護干細胞的“干性”(幫助干細胞閱讀和使用自己的DNA)方面起關鍵作用。最新研究對于發揮干細胞治療疾病的潛力...
查看詳情
就像浴室里的一臺小磅秤一樣,一個物理研究小組如今報告說,他們的一個搖擺的小發明已經能夠測量單個分子的質量。新的裝置為質譜學敞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這是一種通過測量分子質量從而確定它們是什么的科學。然...
查看詳情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利用一個令人驚嘆的新技術,完成了一個古老的西伯利亞女孩31倍的基因組測序,這種新方法采用了一種新型的擴增單鏈DNA的技術。 這項研究完成的測序內容完整,研究人員通過這些結果,就...
查看詳情
個體之間患遺傳學疾病的風險差異取決于復雜的因素,這種差異能夠反映出基因序列本身或者這些基因核心調控區域中存在的不同。這里的基因調控指的是,細胞何時何地以何種水平來激活或者抑制基因的表達。正是因為基...
查看詳情
來自瑞士弗雷德里克-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科學家們在新研究中揭示組蛋白修飾導致了核邊緣沉默基因的隔離。在發表于最新一期(8月31日)《細胞》(Cell)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他們證實組蛋白H3賴氨酸9(Histone H3...
查看詳情
匯集對20多種常用抗HIV藥物的抗病毒活性進行數千次測試的數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艾滋病專家們開發出了他們所說的可用于解釋藥物效應的第一種精確計算機模擬技術。該模型闡明了在某些缺乏耐藥跡象的患...
查看詳情
通過將兩個行而有效的分析技術結合在一起,并加入一個來自血液的蛋白,就獲得了與臨床上基于抗體檢測同樣精確和靈敏的新技術方法,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在線版上發布了這項研究成果,這...
查看詳情
艾滋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讓其“棄暗投明”幫助科學家對抗癌癥,聽起來似乎是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據報道,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的科學家日前就獨辟蹊徑,讓其成為了現實。 利用艾滋病病毒(HIV...
查看詳情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所王慧研究組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了青蒿素類化合物雙氫青蒿素抗腫瘤的又一新機制。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上。 業內專家認為,該研究揭示調控...
查看詳情
一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研究項目,第一次通過基因治療恢復了小鼠的嗅覺,這是這一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將為一種先天性人類遺傳疾病的治療提出新的解決方案,這項由美國NIH四大部分:NIDCD,NIDDK,NICHD...
查看詳情
土壤和臨床細菌相同的耐藥基因暗示著危險的遺傳武器交易正在加重抗生素耐藥性危機。 來自美國土壤的無害細菌攜帶著與世界各地許多病原體微生物相同的抗生素耐藥基因,這表明我們土壤中的細菌與那些用疾病破壞我...
查看詳情
不錯,我們都經歷過食物中毒,比如說,吃了沒做好的漢堡或其他不潔食物。我們要被大腸桿菌折磨上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這種經歷是很難熬的。如果我們能夠把大腸桿菌毒素及其食物中毒癥狀“介紹”給癌細胞如何? ...
查看詳情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分子生物學家們解開了雙鏈RNA在正常狀態以及疾病狀態細胞中重塑機制其中的一個秘密。這一發現有可能對治療癌癥和人體內的病毒產生重要影響。 這項發布在本周《自然》(Nature)雜志上...
查看詳情
由中國農科院棉花所、華大基因和北京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二倍體棉屬植物——雷蒙德氏棉的基因組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遺傳學》雜志在線發表。科研人員成功繪制了高質量的雷蒙德氏棉基因組圖譜,對其進化機...
查看詳情
在最新一期(8月31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美國Isis制藥公司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在動物模型中證實了單鏈短干擾RNA(ss-siRNA)分子可廣泛分布,激活RNA干擾(RNAi)信號,從而抑制靶基因的表達。 RNAi信號是...
查看詳情
匯集對20多種常用抗HIV藥物的抗病毒活性進行數千次測試的數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艾滋病專家們開發出了他們所說的可用于解釋藥物效應的第一種精確計算機模擬技術。該模型闡明了在某些缺乏耐藥跡象的患...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