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基因療法治療色素性視網膜炎
日期:2014-07-14 09:04:33
最近,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中心(CUMC)的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方法,為色素性視網膜炎(RP,是視力喪失的一個主要原因)患者開發出個性化基因療法。該方法首次利用誘導多能干細胞(iPS)技術,將皮膚細胞轉化為視網膜細胞,然后將其作為一個患者特異性疾病模型,用于疾病的研究和臨床前試驗。
利用這種方法,Stephen H. Tsang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表明,MFRP(膜卷曲相關蛋白)基因突變引起的一種RP形式,可破壞賦予視網膜細胞結構完整性的蛋白質。他們還表明,這些突變的影響可以通過基因療法而得到逆轉。該方法可能被用以研制RP其他形式以及其他遺傳性疾病的個性化療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最近的《Molecular Therapy》雜志——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協會的官方雜志。
眼科學Laszlo Z. Bito Associate教授、病理學和細胞生物學副教授Tsang博士稱:“利用患者特異性細胞系,來檢驗基因療法精確糾正患者遺傳缺陷的功效,為推進個性化醫學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另一種工具。”
RP可能在嬰兒期開始,最初的癥狀通常出現在成年早期,從夜盲癥開始。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視力逐漸喪失。在后期階段,RP可破壞黃斑中的光感受器(其負責良好的中央視力)。據估計,RP影響美國至少7.5萬人和全世界150萬人。
已知有超過60種不同的基因與RP相關,因此很難開發出該疾病的模型。動物模型雖然有用,但是由于種間差異,有很大的局限性。研究人員還利用來自眼睛庫的人視網膜細胞來研究RP。雖然這些細胞反映了疾病的最后階段,但是,它們很少反映出疾病是如何發展的。因為從患者獲取視網膜細胞非常危險,所以目前還沒有RP的人組織培養模型。最后,人類胚胎干細胞在RP研究中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它們充滿了道德、法律和技術問題。
iPS技術的使用為這些限制和問題提供了一種途徑。研究人員可以誘導患者自身的皮膚細胞恢復到一個更基本的、胚胎干細胞樣的狀態。這種細胞是“多能性”的,意味著它們可以被轉化為各種類型的特化細胞。
在目前的研究中,CUMC研究小組使用iPS技術,將取自兩位RP患者(每名患者具有一個不同的MFRP突變)的皮膚細胞,轉化為視網膜細胞,從而制備了患者特異性模型用于疾病研究和檢測潛在的治療方法。
通過分析這些細胞,研究人員發現,MFRP的基因突變的主要作用是,破壞肌動蛋白的調節,肌動蛋白是構成細胞骨架、賦予細胞結構完整性的腳手架。Tsang博士稱:“通常情況下,細胞骨架看起來像一系列連接的六邊形。如果細胞失去其結構,它就失去了發揮功能的能力。”
研究人員還發現,MFRP與另外一個基因CTRP5共同發揮作用,正常的肌動蛋白調控需要這兩個基因之間的平衡。
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CUMC研究小組使用腺相關病毒(AAVs),將MFRP的正常拷貝,引入iPS來源的視網膜細胞中,成功地恢復了細胞的功能。研究人員還利用基因療法來“拯救” MFRP基因突變導致的RP小鼠。根據Tsang博士介紹,小鼠的視覺功能得到了長期改善,光感受器數目得以恢復。
本文共同作者、CUMC發育細胞生物學助理教授Dieter Egli博士指出:“這項研究提供了體內和體外證據表明,MFRP基因突變引起的視力喪失,可以用AAV基因療法進行治療。”
Tsang博士認為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于研究其他RP形式。他說:“通過基因組測序研究,我們發現有數百個遺傳拼寫錯誤與RP相關。但直到現在,我們很難能查明是否這些拼寫錯誤真正會引起RP。原則上,iPS細胞可以幫助我們確定這些基因是否真的會引起RP,了解它們的功能,并最終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法。”
下一篇: Cell:內質網應激與退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