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終結艾滋病”是否言過其實?
日期:2014-07-14 09:04:14
自2001年以來,全球的艾滋病發病率已經下降了33%,超過九百七十萬HIV患者已經得到了治療。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也提出了Getting to Zero的目標(2011-2015),即零新增感染、零HIV死亡和零歧視。這些年來我們常常聽到“終結艾滋病”的豪言壯語,情況是否真的如此樂觀呢?
我們人類的公共健康史上,向來不乏雄心勃勃的項目和運動,成功與否卻不能一概而論。1971年,美國宣布向癌癥宣戰,大大提升了對癌癥研究的投入。盡管我們已經在癌癥機理、癌癥診斷和癌癥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至今仍未取得“抗癌戰爭”的勝利。除少數情況以外,癌癥基本上還是無法治愈,治療效果的差異依然廣泛存在。另一方面,WHO于1958年發起了根除天花運動,雖然當時不少人擔心這一目標難以實現,但二十年后天花的確被成功消滅。
對于HIV而言,人們是有理由保持樂觀的。許多HIV高發國家已經加強了母嬰傳播的預防措施,不少國家的新增兒童感染已經變得很少。現在,艾滋病治療出現了一些新轉變,例如更早開始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以及對HIV孕婦的特別護理等。這些措施將大大改善HIV的生活質量,防止進一步的HIV傳播。
然而,此時就預言艾滋病的末日,無疑是低估了人們所面臨的挑戰。這樣的輿論會使原本就不太充足的資源進一步流失,最后讓本以為“得到控制的”的疾病死灰復燃。
回顧過去,人們對HIV做出的樂觀估計均未能實現。例如,1984年人們曾以為艾滋病疫苗即將面世,ART一開始也被認為能夠根除HIV感染。然而很快人們就看到了ART所面臨的嚴峻現實。在中低收入國家,只有33.6%的女性和17.2%的男性得到了ART治療。此外,盡管總體發病率在下降,一些特殊群體中的新增感染率卻令人憂慮,比如注射毒品的人、同性戀、以及南部非洲的年輕女性。
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一直被認為是終結艾滋病流行的一大武器。但令人失望的是,這類疫苗的開發工作始終沒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人們曾懷著極大的熱情尋找治愈艾滋病的途徑,但可供推廣的HIV療法依然還是水中月鏡中花。
那么,為何總有些人在大肆鼓吹“終結艾滋病”呢?他們可能是害怕艾滋病資助力量出現疲軟,或者擔心在挑戰面前喪失信心。根除天花運動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一課,應該堅信的是在我們不懈的努力之下,終有一天艾滋病將不會再有大規模流行的危險。
上一篇: Nature發表細胞代謝最新綜述
下一篇: 個性化基因療法治療色素性視網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