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癌癥治療不能過于狹隘
日期:2014-03-19 09:26:05
科學家們對一種罕見的高侵襲性血管癌進行研究,鑒定了與癌癥發展有關的兩個新基因。這項研究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治療這種疾病,還有助于解釋為何靶向單個目標的癌癥治療容易失敗。文章于三月十六日發表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血管肉瘤是一種罕見的血管癌,這種疾病可以自然發生,也可能在放療之后出現。盡管這種癌癥相當罕見,但患者的生存率要低于許多其他類型的癌癥。每年在英國大約有100名患者被診斷出血管肉瘤。
此前,人們曾針對與血管形成有關的特定細胞通路,開發了治療血管肉瘤的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基本沒有什么效果。
研究人員使用全基因組測序、全外顯子組測序和定向測序,對血管肉瘤背后的體細胞改變進行研究。他們發現,40%的血管肉瘤攜帶血管生成控制基因的突變。其中PTPRB和PLCG1基因中的突變非常頻繁。血管內皮磷酸酶PTPRB,是血管生長因子酪氨酸激酶的負調控子,而PLCG1是酪氨酸激酶的信號轉換器。
“傳統的化療和放療對血管肉瘤的效果并不好,因此開發靶標血管生成調控通路的藥物非常重要,”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之一,Wellcome Trust Sanger研究所的Dr Peter Campbell說。“我們發現,兩個控制血管生成的基因,在這種高侵襲性癌癥中頻繁突變。這兩個癌基因可以作為治療血管肉瘤的潛在目標。”
另外,研究團隊還發現,某些患者的相關通路中存在著多重突變。這種情況可能會使,只針對單一目標的抗癌藥物失效。研究人員強調,在為癌癥患者開發靶向治療時,有必要將多重突變的協同作用納入考慮。
“這項研究向人們展示,對于像血管肉瘤這樣的罕見疾病,有限樣本可以增進人們對疾病的臨床和生物學理解,”這項研究的另一位領導者,牛津大學的Adrian Harris教授說。“我們的研究不僅有助于人們理解血管肉瘤,還對未來的臨床試驗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鑒于血管肉瘤的罕見性,臨床試驗可能頗具挑戰。不過這項研究的發現,可以幫助人們判斷藥物是否能夠有效對抗這種致命癌癥。
“繼續研究這些罕見癌癥非常重要,”文章的第一作者,Dr Sam Behjati說。“不僅可以為相關患者提供幫助,改善癌癥治療。還可以幫助我們全面理解致癌突變,及其背后的生物學機制。”
上一篇: Cell揭示不完全重編程的致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