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華人科學家Nature子刊:更好地掌控干細胞的命運
日期:2013-10-28 09:55:35
美國南加州大學再生醫學和干細胞研究中心副教授應其龍(Qi-Long Ying)是世界知名的干細胞科學家。其早年畢業于第一軍醫大學,1999年應其龍博士遠渡重洋至英國愛丁堡大學干細胞研究所,開始了干細胞研究工作。2007年美國南加州大學干細胞中心建立獨立實驗室。2010年應其龍副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歷史上首次應用大鼠胚胎干細胞獲得基因敲除大鼠,填補了科學空白并具有重大的應用價值,被Science雜志評選為當年世界十大科學突破之一。
長期以來應其龍博士和其研究小組一直在尋找青春之泉生物技術——促使胚胎干細胞(ESCs)和外胚層干細胞(EpiSCs)不斷自我更新,分裂生成更多干細胞的方法。
在近期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和《EMBO Journal》雜志上的兩篇論文中,應其龍和其研究小組揭示了ESCs和EpiSCs維持它們的多能性,分化生成幾乎所有細胞類型能力的一些途徑。
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的這項研究,研究人員通過聚焦Wnt/beta-catenin信號通路確定了一種培育人類ESCs的新方法。
研究人員說,這一信號通路可以促進小鼠EpiSCs和人類ESCs自我更新或分化。當β-catenin存留在細胞質中、細胞核外時,干細胞會繼續自我更新。當β- catenin進入到干細胞的細胞核內時,分化啟動。
《EMBO Journal》雜志上的這篇論文則闡析了小鼠ESCs。小鼠ESCs來自較早期的胚胎,比小鼠EpiSC更具多能性。
該研究揭示了一種轉錄因子Tfcp2l1的重要作用。在小鼠中,Tfcp2l1幫助向ESCs傳達了它們應該進行自我更新的信息。這一轉錄因子還顯示有可能將略微分化的EpiSCs逆轉為更初始的ESC狀態。
通過更多地了解ESC和EpiSC,應其龍和同事們可以更好地控制干細胞的自我更新,為罹患當前無法醫治疾病的患者帶來了希望,并為其他各種應用創造了潛在的可能性。
應其龍說:“這些新研究發現使得我們能夠創造出一些條件來實現人類ESCs有效增殖,并有可能讓我們構建出來自不同物種的多能干細胞。這對于各個研究應用領域,包括從操控農業動物基因組到為帕金森病或脊髓損傷等疾病開發干細胞治療等,均具有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 《Cell》揭示肥胖的遺傳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