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細胞衰老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期:2013-05-15 09:48:46
細胞衰老是個體衰老的重要基礎,研究細胞水平的衰老對于理解整體的衰老具有基礎而重要的意義。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倪挺提出,采用自主創建的轉錄組調控研究體系,理解基因表達失衡在正常及病理性細胞衰老過程中的作用和機制,希望為深入探索細胞衰老相關疾病的基因表達層面的復雜性提供新的切入點。近期,此項研究取得新進展。
倪挺教授針對轉錄起始、過程調控、轉錄終止這三個核心環節,系統創建了基于高通量測序方法的轉錄研究體系,并利用該研究體系發現三種轉錄起始模式,首次建立其與啟動子元件及表觀遺傳標記的關聯,發現非編碼反義RNA參與減數分裂等過程的調控,還發現轉錄終止的組織特異性PolyA新位點。系列成果為深入理解真核生物轉錄組的復雜調控奠定了方法學基礎,豐富了對于基因轉錄這一重要并且基礎的基因生物學問題的認識,也為研究細胞衰老及相關疾病中特征性轉錄調控機制提供了全新手段。
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胞增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漸下降的變化過程稱為細胞衰老。在這一過程中,細胞的形態及分子層面均發生明顯變化,如細胞皺縮、染色質固縮、端粒變短等。細胞衰老和個體衰老是兩個不同但又存在緊密聯系的概念。對于單細胞生物,細胞的衰老也就是個體的衰老。而多細胞個體的衰老是細胞普遍衰老的結果,細胞衰老的多,新生的少,個體就開始出現衰老的趨勢了。因此,研究細胞水平的衰老為揭示個體衰老及衰老相關疾病的機理提供新思路,為衰老及相關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論指導。
基因的表達是連接遺傳變異和臨床表現的一個重要指標,而轉錄是基因表達關鍵的第一步。全基因組水平的轉錄調控失衡與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也是細胞衰老及相關疾病的重要標志。比如說,在哈欽森-吉爾福德早衰綜合征中,一個編碼核骨架蛋白基因的點突變造成了控制基因轉錄的系列因子的表達水平發生顯著變化,這種基因表達的總體失衡與早衰癥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有密切關系。
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據統計,2011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78億人,占總人口的13.27%。人類衰老不僅僅意味著機體反應能力和器官功能的減退,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易患各種衰老相關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老年癡呆、白內障和耳聾等。因此,從個體、組織器官、細胞和分子多層次研究衰老的機制,對衰老相關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具有顯著的社會價值和醫學價值。
上一篇: 研究證實女性的免疫系統更為年輕
下一篇: Cell子刊:神經系統的自毀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