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類藥物依賴的機制和治療獲重要突破
日期:2011-12-28 09:51:52
在熱播電視劇《人到四十》中,男主角梁國輝的姐夫對酒的嗜好讓人難以理解,他為了喝酒不管不顧,連妻兒親情也不能阻止他對酒的渴求。
“長期飲酒者對酒形成依賴、成癮以后,對它的精神依賴和對毒品的依賴相似。”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研究所所長陸林對《科學時報》記者說。
心癮難戒
在幫助吸食者戒除毒癮的工作中,陸林曾遇到一個極端的例子。
一位吸毒者戒毒后兩年不沾染毒品了。有一天他要打電話,當他翻找手機號碼時,看到以前和他一起吸毒者的電話。吸毒產生愉悅的記憶立刻被喚醒,于是他就控制不住自己,放下手中的工作去買毒品了。
“吸毒者經過戒除治療后,體內已經沒毒素,而且外表看起來很正常。但條件位置偏愛(CPP)對藥物愉快感的記憶會在大腦中潛伏很長時間,甚至越來越強。”陸林說,“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吸食者關于藥物愉快感的記憶抹掉。”
在我國,當前藥物依賴已給社會造成巨大危害。其中阿片類藥物(臨床常見的有嗎啡、芬太尼、杜冷丁、海洛因等)依賴是一種慢性、高復發性疾病,其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
阿片類藥物依賴治療的關鍵是預防藥物戒斷脫毒后的復吸,但吸食毒品會在腦中形成愉快的記憶。戒毒治療后,因為有記憶,一遇到合適的環境或刺激,吸毒者就會因藥物戒斷后長期存在的心理渴求而導致復吸。
有數據顯示,從戒毒所成功戒除毒癮者中,在3個月內復吸毒品的比例達到90%,而國外的比例更高。
在兩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下,陸林團隊在前期對可卡因戒斷后潛伏復吸現象和分子生物學機制的研究為基礎,研究了阿片類藥物戒斷后復吸的行為學、分子信號轉導和學習記憶機制,探討了近日節律基因在阿片類藥物戒斷及獎賞效應中的作用機制,在阿片類藥物依賴的機制和治療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14天中漸強的偏愛
“把記憶消除或減弱,是藥物成癮戒除后,讓戒除者不再吸食的一個重要措施或研究方向。”陸林說,“我們剛開始在美國作這方面的研究,相關研究曾向美國國會提交過報告。在美國神經科學會上,我們一個研究生的研究被美國神經科學會作為一項新聞發布。”
陸林團隊采用大鼠條件性位置偏愛建立了嗎啡戒斷后潛伏心理渴求的動物行為學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探索了影響嗎啡潛伏復吸的相關因素。
研究發現,對大鼠低劑量嗎啡訓練形成的條件性位置偏愛表達在戒斷后14天中逐漸增強,并且大腦杏仁核內部存在著一種名為細胞外蛋白激酶的調節因子,這種調節因子在正常情況下并不表達,但藥物戒斷之后便會逐漸誘導高表達,使動物對毒品產生渴求。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志上發表,并榮獲了2008年度中國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并為“成癮藥物誘導的神經適應性改變是心理渴求根本原因”的觀點提供了依據。
在同期的《自然—神經科學》雜志上,美國著名神經生物學家斯維特還為上述文章寫了評論文章,稱他們關于可卡因戒斷后復吸神經機制的研究是開創性的,對開展藥物成癮和學習記憶的新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該團隊研究了應激對阿片類藥物相關記憶的影響及神經機制,發現應激顯著增加了戒斷后海洛因成癮者對海洛因相關詞語記憶的喚起,糖皮質激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在該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應激能破壞嗎啡獎賞記憶和海洛因相關詞語的再鞏固。
“傳統觀點認為心癮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事實并非如此,心癮會隨著時間的流動上下波動。戒斷后吸毒者對毒品的心理渴求還將維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有可能越來越嚴重,戒斷后隨時都有復吸的可能。長期吸毒可使大腦神經元結構發生病理變化。找到藥物成癮行為的科學依據,應該有一種方法讓病變的大腦恢復正常,從而讓吸毒者不再接觸毒品。”陸林說。
將記憶抹去
美國有大批從越南、伊拉克、阿富汗戰場回去的士兵。戰爭中的血腥場面會給士兵心理造成很大傷害,戰場的景象在他們的腦中揮之不去。他們經常做噩夢,影響生活和情緒,成為社會問題。
“這叫創傷后精神障礙,它和成癮性藥物依賴在大腦中形成的記憶類似。”陸林說,“這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美國有很多人面臨這樣的問題,他們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還有很多類似的記憶,比如一些人對煙草、酒精或網絡的成癮和依賴。比如汶川地震對幸存者造成的心理傷害,怎樣幫他們抹除這些記憶,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相關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中國現在的酒依賴患病率是2.25%,照這個比例,中國現在有2000多萬的酒依賴患者,他們迫切需要找到抹除成癮記憶的辦法。
10月25日,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和北京回龍觀醫院共建的“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臨床研究中心”掛牌成立。雙方開始攜手解決藥物依賴這個由來已久的世界性難題。
在一系列針對吸毒記憶的研究中,陸林團隊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用心理學加藥物的辦法,即先用心理學的辦法喚起記憶、進行心理疏導,再配以藥物治療,可以很好地應用于毒癮戒除。
“我們在實驗室用大鼠做實驗,效果非常好,可以解決問題。”陸林說,“我們用人做過驗證,效果也不錯。現在臨床使用剛剛開始,下一步我們要培訓一批醫務人員,把這種方法在臨床上推廣。”
上一篇: 超級抗癌疫苗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