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zhàn)教條 用非卵細胞制備胚胎并誕健康小鼠
日期:2016-09-14 11:31:25
最近,科學家們首次用非卵細胞制備出了動物胚胎,這一發(fā)現(xiàn)對于過去兩個世紀的教條觀念提出了挑戰(zhàn)。
卵子可以被“誘騙”發(fā)展成一個胚胎,無需受精,但由此產(chǎn)生的胚胎——稱為孤雌囊胚,在幾天后會死亡,因為沒有發(fā)生關鍵的發(fā)育過程,而這些過程需要來自精子的信息。
然而,來自英國巴斯大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系的科學家,開發(fā)出了一種方法,將精子注射到小鼠孤雌囊胚中,使它們發(fā)育成為健康的小鼠寶寶,成功率高達24%。與此相比,孤雌囊胚的這個比率為零,核移植克隆的約為2%。
這項研究于9月13日發(fā)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分子胚胎學家Tony Perry博士說:“這是第一次通過向胚胎注射精子,實現(xiàn)了足月發(fā)育。人們一直認為,只有一個卵細胞能夠重新編程精子,使得胚胎開始發(fā)育。我們的工作向教條觀念提出了挑戰(zhàn),因為早期的胚胎學家在1827年首次發(fā)現(xiàn)了哺乳動物卵子,在大約50年后觀察到了受精作用,一直以來都認為,只有一個卵細胞和一個精子細胞受精,才可以導致一個活的哺乳動物誕生。”
這個想法是巴斯大學哺乳動物分子胚胎學實驗室的Perry博士團隊的Toru Suzuki博士的主意,他與團隊成員Maki Asami博士以及來自德國雷根斯堡大學、Fraunhofer毒理和實驗醫(yī)學研究所的同事一起,進行了研究。
由這一技術而得以出生的幼鼠似乎是完全健康的,但是與正常受精幼鼠相比,它們的DNA有不同的表觀遺傳標記。這表明,不同的表觀遺學傳途徑可能會導致相同的發(fā)育終點,這是以前沒有發(fā)現(xiàn)過的事情。
這一發(fā)現(xiàn)對于最近關于“人類孤雌囊胚可以作為胚胎干細胞的一個來源”的建議,有著重要的倫理道德意義,因為它們被認為是不可能生存的。同時這也暗示,從長遠來看,使用非卵細胞和精子來繁殖動物是可能的。雖然這仍然只是一個想法,但未來它可能應用于人類生育治療和瀕危物種的繁殖。
來自醫(yī)學研究理事會(MRC)的Paul Colville Nash博士說:“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關于‘人類生命是如何開始的、是什么控制著胚胎的發(fā)育能力、以及對于生育很重要的機制’的更多信息。也許有一天,甚至會影響我們?nèi)绾沃委煵辉胁挥m然這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去年,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提高利用小鼠孤雄單倍體胚胎干細胞系(AG-haESCs)生成半克隆小鼠的效率。并證實借助于CRISPR-Cas9技術可構建出多重遺傳修飾的半克隆小鼠及實現(xiàn)對其的誘變遺傳篩查。這些重要的研究結果發(fā)布在7月9日的《細胞干細胞》(Cell stem cell)雜志上。
2015年11月,李勁松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又取得了新的進展,他們首次通過卵母細胞注射用孤雌單倍體胚胎干細胞(PG-haESC)有效生成了SC小鼠。這項研究發(fā)表在Cell Research雜志上。
上一篇: 外泌體最新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