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最新研究進展
日期:2016-09-14 11:31:07
1.母體的胞外囊泡和血小板通過激活胚胎滋養層的炎癥小體促進子癇前期
Matern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platelets promote preeclampsia through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in embryonic trophoblast
期刊:Blood
影響因子:11.841
作者單位:德國馬格德堡大學
文章簡介
子癇前期(PE)是胎盤素誘導的炎癥疾病,可造成母親和胎兒發病甚至死亡。PE的發病機制仍然是個謎團,胎盤剝離是目前唯一的治療方法。PE與血凝固(coagulation)、血小板激活和胞外囊泡(EV)增多有關。但是,很少會觀察到胎盤血管床的血栓性閉塞,EV和血小板激活的相關機制尚不清楚。
在此研究中,研究者證實了EV在胎盤中誘導血栓炎癥應答。注射EV,會特別地在胎盤血管床激活血小板積累。EV通過嘌呤信號,在滋養層細胞中讓血小板釋放ATP,激活炎癥小體(inflammasome)。滋養層細胞的炎癥小體激活,引發PE樣表型,主要特征為妊娠失敗(pregnancy failure)、血壓升高、血漿sFlt-1增加和腎功能損傷。
有趣的是,胎盤里特異的炎癥小體激活的遺傳抑制、炎癥小體或嘌呤信號的藥物抑制或母親血小板激活的遺傳抑制,能消除PE樣表型。患有PE的女性的滋養層細胞炎癥小體激活,證實了以上這些發現的轉化相關性(translational relevance)。
上述結果有力地表明EV通過激活母親血小板和滋養層細胞的嘌呤炎癥小體,引起胎盤無菌性炎癥和PE,揭示了一個新的血栓炎癥機制,發現了母親—胎兒連接的新血栓炎癥機制。
2.肺結節病與外泌體的維生素D結合蛋白和炎性分子有關
Pulmonary Sarcoidosis is Associated With Exosomal Vitamin D-Binding Protein and Inflammatory Molecules
期刊: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影響因子:12.485
作者單位: 瑞典卡羅琳學院
文章簡介
結節病(sarcoidosis)是一種炎癥性肉芽腫病,特征是Th-1型CD4+ T細胞和免疫效應細胞在受影響的器官(大多數情況下是肺部)中積累。為了了解結節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 exo的促炎作用,尋找潛在的疾病生物標志物,作者從15位結節病患者和5位健康人身上提取了BALF exo,進行蛋白質譜鑒定,隨后在另外的39位患者和22位健康人的樣本上進行流式、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鑒定蛋白質譜的結果。
結果在BALF exo中鑒定得到超過690種蛋白,其中幾種在患者中顯著上調,包括炎癥相關的蛋白如白三烯A4水解酶。大部分補體活化因子也上調了,而患者的補體調控物CD55比健康人低。此外,研究者首次在BALF exo中檢測到維生素D結合蛋白(VDBP),且患者中的量更多。為了評估exo的VDBP是否能成為結節病的生物標志物,作者檢測了23位患者和11位健康人的血漿exo,發現患者的水平確實顯著更高。
以上數據有利于理解exo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并證明exo能作為結節病的可信生物標志物。文中鑒定患者血漿中的exo相關生物標志物是嶄新的、微創的疾病診斷方法。
3.一個與脈絡叢來源胞外囊泡相關的外周炎癥血腦通訊新機制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echanism of blood–brain communication during peripheral inflammation via choroid plexu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期刊:Embo Molecular Medicine
影響因子:9.547
作者單位:比利時炎癥研究中心
文章簡介
研究者證實脈絡叢上皮(choroid plexus epithelium, CPE)來源的EV是血-腦交流的新機制。全身性炎癥使腦脊髓液(CSF)中的EV和相關的促炎miRNA增加,包括miR-146a和miR-155,且這與CPE細胞的多泡體(MVB)和每個MVB中的exo數量增加有關。
此外,研究者還使用LPS刺激的原發CPE細胞和脈絡叢外植體模擬了這個情況。這些脈絡叢來源的EV可以進入腦實質,被星形膠質細胞和小神經膠質吸收,引起miRNA靶點抑制和炎癥基因上調。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現象在體內會因腦室內注射exo生成抑制劑而阻斷。研究者的數據表明CPE細胞通過釋放EV到CSF,感受并傳送周圍炎癥狀態的信息到中樞神經系統。除此以外,研究者還揭示了,EV分泌受阻會減弱大腦炎癥,開辟了治療全身炎癥疾病(如敗血癥)的新途徑。
CPE細胞在外周血和大腦之間形成一個緊密的屏障。CPE細胞大量分泌,且從MVB中分泌exo進入CSF。全身炎癥誘導exo機制激活,含miRNA的exo更多地釋放到CSF。然后,這些EV穿過滲漏的、在心室排成一行的室管膜細胞層,被星形膠質細胞和小神經膠質吸收,轉運促炎信息。
4.心肌祖細胞和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通過EMMPRIN刺激血管生成
Exosomes from Cardiomyocyte Progenitor Cells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timulate Angiogenesis Via EMMPRIN.
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影響因子:5.76
作者單位:荷蘭烏得勒支大學
文章簡介
目前為止,細胞移植療法還沒實現人們對它在心肌修復方面的高期望。一個主要的限制因素是缺乏移植細胞的長期植入。有趣的是,移植的細胞通過分泌旁分泌因子,積極地影響著它的微環境,其中很多正是胞外囊泡,包括exo。基于exo的療法可以轉接過多的影響(relay a plethora of effects),沒有細胞療法的限制因素。因為心肌祖細胞(CMPC)和間充質干細胞(MSC)誘導血管形成,經常用于研究心臟相關療法,研究CMPC和MSC來源的exo樣囊泡(以下簡稱exo)的促血管生成特性。這兩種細胞分泌的exo會被內皮細胞高效吸收。這些exo在體外實驗中會通過ERK/Akt信號刺激內皮細胞遷移和血管形成,它們還會刺激血管形成進入基質膠塞(matrigel plug)。對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析,揭示細胞外基質金屬蛋白酶誘導因子( EMMPRIN)的水平十分高。在體內和體外實驗中敲降CMPC的EMMPRIN,促血管生成的效果減弱。因此,CMPC和MSC exo有著強大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此作用主要是通過exo里的EMMPRIN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