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首次在活體大腦中觀察基因表達
日期:2016-08-17 08:51:01
麻省總醫院與哈佛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首次在活體人類大腦中完成了基因表達表觀遺傳調控成像,這一研究組利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PET) 技術,并結合一種稱為 Martinostat 的成像探針,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了在活躍的人腦中,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如何工作的,進一步闡釋了活腦中的基因活性。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10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
基因轉錄調控因子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酶)在許多神經系統疾病,如老年癡呆癥病理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研究組征集了8位健康志愿者,利用優化過的PET成像技術對其成像,模擬了HDAC酶在不同時間里對大腦基因表達的調控。
“這是了解大腦中表觀遺傳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來自蘇黎世大學的Isabelle Mansuy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文章作者,麻省總醫院Jacob Hooker則表示,“我希望這些色彩斑斕的圖譜能幫助我們比對健康人與精神分裂癥、阿爾茨海默癥等疾病患者的大腦。
過去,人類大腦中的基因活性只能在死人中檢測到。不過由于死亡后的大腦組織通常存放超過12個小時,HDAC酶在人類死亡后會迅速發生變化,因此死人大腦中的基因活性與活體大腦中存在顯著差異。
這項研究通過7年時間在HDAC酶上捆綁了 Martinosatat化學混合物,并注入8個健康的人體內使用PET掃描,結果發現基因活力對環境的反應靈敏,對它的研究不能脫離自然環境,研究也指出死的大腦與活體大腦顯著不同。
“這項研究僅僅只是可以看到HDAC酶的工作機理,并不意味著我們了解了這些信號,” Hooker說,“最大的問題在于,我們能看到患者何時出現異常,但是仍不知道該怎么辦。”
下一篇: RNA-seq尋找生物標志物將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