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學者:酒癮遺傳機制添新證
日期:2016-08-05 09:18:24
8月4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華裔學者Feng C. Zhou、普渡大學的William Muir及其同事,在國際權威期刊《PLOS Genetics》發表的一項報道稱,濫用酒精的大鼠積累了大量的遺傳差異。
在人類中進行的基因組分析,還沒有確定酗酒的遺傳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混雜的因素,例如家庭飲酒行為和不同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規范。因此,科學家們使用兩個大鼠品系——一個大鼠品系濫用酒精而另一個則不,每個大鼠品系是從相同的初始種群繁殖而來。通過測定大鼠基因組,并找出兩個大鼠品系之間的差異,科學家們確定了930個與酒精使用相關的遺傳差異。
Muir說:“這項研究強調,在大鼠中,酗酒(酒精使用障礙或AUD)有很強的遺傳成分,并受到數百個基因的影響,每一個基因都有很小的影響。沒有一個基因可單獨導致AUD。然而,研究人員發現了幾個發現的基因相關的關鍵調控途徑,從而表明潛在的藥物解決方案可能是行得通的。AUD的風險預測是可能的,但將需要大量的遺傳標記。”
研究人員在從相同初始種群選擇的另一對大鼠品系中,驗證了這些結果。他們確定了之前沒有被關聯到酒精中毒的基因,包括一些與記憶形成和獎勵行為有關的基因。許多這些遺傳差異位于在非編碼序列,如在啟動子和內含子中,從而表明酒精偏好的差異主要是由于基因組調控區域中的變化。這表明,該疾病主要不是歸因于基因編碼產物的差異,而是它們編碼產物數量的差異。
這項研究的結果證實了先前確定的酗酒相關的基因,并發現了許多與酗酒有關的新基因。這些發現加深了我們對于“酗酒的遺傳基礎”的理解,如果在人類中得以驗證,可能在未來會為這種疑難疾病指出遺傳學和神經學為基礎的治療方法。
早在2013年,英國科學家們在11月26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指出,他們發現一個調節飲酒的基因——Gabrb1基因,這個基因中兩個單堿基對點突變任何一個,都能引起酗酒。
科學家們之前曾發現1型神經纖維瘤(NF1)基因與酒精依賴性有關,這種作用可能是通過調節γ-氨基丁酸(γ-GABA)來實現對酒精攝入的影響。2014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來自Scripps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則發現,γ-氨基丁酸這種神經遞質能降低焦慮情緒,促進情緒的放松,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現將人體Nf1基因的突變,與酒精依賴性風險及嚴重程度聯系在了一起。
去年3月份,弗吉尼亞州立聯邦大學(VCU)醫學院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個生物學線索,可以幫助解釋“為什么有些人對酒精成癮而其他人則不”。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上一篇: 吉林大學PNAS發表癌癥新成果
下一篇: Science揭秘細胞的垃圾處理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