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揭秘蛋白質組的暗物質
日期:2015-11-23 08:55:31
蛋白質通常被稱為生命的構建模塊,組成了每個人質量的15%,在體內執行各種各樣重要的功能。
科學家一直都在推測蛋白質暗物質的性質,即蛋白質中完全未知的領域,但最近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開展的一項研究,定位了這些暗物質區域的界限,使得我們更進一步發現所有蛋白質的完整結構和功能。
這項研究工作,是由CSIRO和Garvan研究所的數據可視化科學家Sean ODonoghue博士指導完成,發表在最近的《PNAS》雜志。
隨著三維蛋白質結構知識的不斷擴大,我們可以識別每一種蛋白質內的某些區域,這些區域的結構不同于已經被實驗確定過的任何蛋白區域,即“蛋白質組暗物質”。
ODonoghue博士說:“這些暗物質區域不同于任何已知的結構,所以它們是無法預測的。確定這些領域是非常令人興奮的,因為我們現在有一副地圖,以集中我們的研究工作。我們的地圖,定義了蛋白質知識邊緣的邊界。”
這項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結果,包括近一半的真核生物蛋白質組是暗物質,并具有意想不到的功能,包括與分泌組織、二硫鍵結合、低的進化保守性以及與其他蛋白之間鮮為人知的相互作用。
這項工作將有助于未來揭示剩余蛋白質組暗物質的研究,從而揭示目前尚不清楚的生命分子過程。它還可以深入闡釋蛋白質為基礎的疾病,如癌癥、2型糖尿病和許多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癥和阿爾茨海默氏癥。
蛋白質分子組成了我們身體的許多主要元素,這些蛋白質暗物質——具有完全未知的結構,富含在皮膚和頭發、以及制造唾液、精液和乳汁的腺體中。
ODonoghue說:“蛋白質暗物質無疑在人類健康,以及生命科學等諸多領域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我們相信,研究蛋白質組暗物質,將澄清未來的研究方向,因為在物理學中,暗物質的研究已經完成。”
這一發現是使用Aquaria——CSIRO的基于網頁的免費工具完成的,這一工具使用來自蛋白質數據庫的數據,構建了546000個蛋白序列的三維結構模型。
上一篇: 華人女學者開發新的癌癥診斷治療技術
下一篇: 靶定癌蛋白STAT3的新方法